6月14日央行宣布從20日開始,上調大中型金融機構法定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該緊縮措施對期貨市場的影響,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在當前通脹壓力依然較重的背景下,金融緊縮主基調依然沒有改變。只要緊縮主基調不變,國內商品價格上漲高度就比較有限,每次價格上漲也只能看作是一次反彈。
盡管5月份C PI創出34個月以來的新高,但央行并沒像市場先前預期那樣加息。由于提準措施對市場沖擊低于加息,這就使我們有理由認為央行金融緊縮措施在近期內有所減緩,或者金融緊縮措施已經進入觀察期。如果該預期成立,則通脹預期會在今后一段時期內鎖定國內期貨價格下跌深度。
盡管美國核心物價指數5月份有所抬頭,達到1.6%的高度,但在當前美國失業率高企、G D P增速放緩的背景下,美聯儲在年內加息可能性不大。從這個角度看,美國核心物價指數走高鎖定了全球商品價格下跌深度,并通過輸入通脹方式對國內期貨價格產生支撐。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一方面,近期內宏觀調控主基調抑制了國內期貨價格上漲高度,同時,金融緊縮步伐減緩預期又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緊縮措施對國內期貨價格產生的利空影響。多空因素相互交織,決定了近期內國內期貨價格仍將繼續延續窄幅震蕩格局。
待市場調整企穩后逢低買入
央行再次采取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緊縮政策,對大宗商品市場構成了上行壓力。
由于多數經濟學家預期C PI的高點將在六七月份出現,投資者預期央行的緊縮政策將會持續,因此不敢貿然進場做多。而經過前期的大幅下跌之后,由于經濟依然處于上行趨勢,商品市場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也非常之小,多空雙方均保持謹慎,導致商品市場維持低位震蕩走勢。此時,投資者不必過分恐慌,可以持幣耐心等待市場企穩,逢低買入。
股指期貨進入震蕩尋底過程
通常,大盤筑底會經歷三個步驟:估值見底,政策見底,最后市場底來臨。目前,估值底初步具備,政策底及市場底還未出現,市場進入震蕩尋底過程中。
從指數估值看,滬指市盈率14倍,接近歷史低點。從個股看,近四成A股市盈率低于去年底部,657家公司市凈率低于去年底部。估值底初步具備。
政策底仍未出現。央行近日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顯示CPI未明顯下行,緊縮政策將難放松,政策底估計繼續后延。
按估值底、政策底、市場底出現先后順序,市場底還未顯現。真正底部要在負面因素反映差不多時才會浮出水面。
操作上,建議投資者近期輕倉操作為主,耐心等待趨勢明朗。
環境錯綜復雜金屬繼續動蕩
六月以來,金屬市場陰晴不定的狀態始終沒有發生改變,錯綜復雜的環境使得金屬市場很難走出一個像樣的趨勢來。
歐債危機的揮之不去令投資者緊繃的神經放松不下來,稍有風吹草動市場就劇烈反映。與此同時,中國緊鑼密鼓地實施緊縮政策依舊對金屬市場施加壓力,資金面的緊張使本來消費轉好的金屬市場步履蹣跚,陷入兩難。
此外,與金屬市場呈現高度負相關性的美元,近期出現反彈同樣令金屬市場承壓,而美元能否突破三年來的壓力線令金屬市場的不確定性更進一步。
希臘債務問題陷入內憂外患的境地令投資者擔憂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將進一步惡化。本周三,標準普爾又再次將希臘四家大銀行的評級下調至“C C C”,因擔憂更多希臘民眾會因該國的金融危機而從銀行取款。金屬市場受壓回落。
金屬市場承接上半年動蕩格局,依舊沒有明顯方向。在歐債危機始終揮之不去、中國政府繼續收緊銀根及美國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大環境下,金屬市場的震蕩行情將難以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