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2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周(6月13日至19日)商務部重點監測的食用農產品價格繼續小幅走高,其中豬肉價格單周漲幅達到4.8%,另外,全國大中城市8種水產品批發價格比前一周上漲1.2%,為連續第七周上漲。專家認為,豬肉、水產品等價格上漲已成為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最后“登頂”的推手,預計6月份CPI將達到峰值,同比漲幅在6%左右。
蔬菜批發價回落
數據顯示,上周商務部重點監測的1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比前一周(下同)下降1.9%,連續四周回落,但在糧油、雞蛋、水產品和肉類價格上漲的拉動下,食用農產品價格小幅走高。
具體來看,由于夏季露天菜集中上市,市場供應量持續增加,1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下降1.9%,比5月中旬下降14.3%。其中,蒜頭、冬瓜和青椒比前一周分別下降11.5%、10.8%和10%;圓白菜、大白菜分別上漲15.3%和11.7%。
肉類和水產品漲幅明顯
但除了蔬菜外,其他監測品種均出現不同幅度的上漲,特別是肉類和水產品漲幅明顯。其中,面粉、大米均上漲0.2%;花生油、豆油、菜籽油分別上漲0.7%、0.3%和0.2%。在雞蛋消費趨淡以及批發價格回落帶動下,雞蛋零售價格漲幅趨緩,價格上漲0.8%。
值得注意的是,肉類價格整體走高,其中豬肉、牛肉、白條雞、羊肉分別上漲4.8%、0.6%、0.5%和0.4%。由于2010年以來存欄率下降和今年部分飼料、人工成本的上升,近一段時間來豬肉價格連連上漲,屢屢刷新2008年以來的高點。
此外,旱澇急轉的天氣給部分地區的水產養殖帶來了災難,水產品價格應聲而漲。據介紹,全國大中城市8種水產品批發價格比前一周上漲1.2%。這已經是連續第七周上漲,其中大帶魚、小帶魚和鯉魚分別上漲了3%、2.2%和2%。
6月CPI或再上臺階
事實上,從5月份的數據已經可以看出,食品價格特別是豬肉價格等上漲已經成為推高CPI的重要因素。5月份CPI同比上漲5.5%,當月食品價格上漲11.7%,對CPI同比漲幅貢獻了64%,其中豬肉價格同比漲幅由上月的35.2%擴大至40.4%,對CPI的推動最大,而這一趨勢在6月份可能仍將延續。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表示,食品價格的走勢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CPI的運行,豬肉、鮮蛋和水產品已代替前期的蔬菜成為CPI最后“登頂”的推手,預計6月份CPI將達到峰值,同比漲幅在6%左右。
國泰君安的報告預計,6月份食品價格同比將上漲14.2%,非食品同比漲3.0%,這讓CPI增速可能達到6.2%的高位。國泰君安同時也調高了對全年CPI增速的預期,將CPI全年均值由之前的4.8%上修至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