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警次數大幅度下降,而且重大預警越來越少。”保證金監控中心監控二部部長劉世源7月28日表示,可見通過分類監管,期貨公司規范力度逐年提高。
他在當日舉行的“期貨公司分類監管座談會”上介紹,監控中心主要是對期貨公司保證金以及期貨市場制度方面的執行情況發出預警。從預警情況來看,三年來次數逐年明顯下降。可見,分類監管評價實施三年以來,在促進期貨公司合規經營方面效果非常明顯。
劉世源還表示,分類監管對期貨公司做優做強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期貨市場規模逐漸擴大,期貨公司兩極分化比較明顯。在做優方面,通過分類監管,期貨公司在業務水平、技術水平等方面有了明顯提升。
據介紹,今年期貨公司分類評價工作從2011年4月15日啟動,6月29日結束,一共約兩個半月的時間,期間經歷了自評、初審、復核、審議等過程,結果已于近日通知了各地證監局和全體公司。
中國期貨業協會合規部主任紅妹介紹,這次評價是期貨公司分類監管實施以來的第三次評價,證監會期貨二部成立分類評價評審委辦公室,在公司自評、證監局初審的基礎上,按照“雙人復核、小組交叉”的方式進行復核,工作程序非常嚴格。此次分類評價,也是分類監管制度修訂后的第一次評價。證監會在廣泛深入征求市場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對2009年頒布的《期貨公司分類監管規定(試行)》進行了全面修訂,增加了評價指標,使得分類評價更加客觀公正地反映期貨公司情況,促進期貨公司規范健康發展,提升期貨行業服務國民經濟能力。
多家期貨公司負責人也對分類監管評價體系及效果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廣發期貨總經理肖成認為,三年來分類監管評價體系越來越完善,在促進整個期貨業的發展和發揮服務國民經濟的功能等方面是不可忽視的,而且這種作用還不僅是以往,更多的體現在未來的發展方面。
他認為,最主要的效用是合規監管會帶來行業的“四化”趨勢:第一,使得全國163家期貨公司戰略出現顯著分化,而且未來三到五年還會非常明顯;第二,促使期貨行業投資者結構的優化;第三,促使期貨公司與其集團和股東同化,期貨公司將更多地依托股東和集團來發揮其競爭能力。過去期貨經紀業務多進行的是一般性競爭,但最后期貨公司要保證核心競爭力,利用股東和集團資源將是未來的趨勢;第四,促使優質公司業務規模化和業務國際化,這也是未來三到五年期貨行業明顯的發展趨勢。
“我們對分類監管促使期貨公司做優做強做大的體會非常深刻,特別是在合規經營、合規文化建設方面有了明顯提升,從而塑造了期貨行業良好形象。”安糧期貨總經理朱中文表示,分類監管制度利于整個期貨公司對細分市場準確的定位,提升了期貨行業服務產業客戶的水平,推動期貨公司在規范經營的前提下進一步健康快速發展。
國投中谷期貨總經理高杰表示,分類監管引導行業增強了合規意識,逐步建立了誠信文化。“全員合規和全過程合規在期貨公司基本上深入人心。”她認為,對一個金融服務業來講,合規意識是生存基礎。三年來,分類監管的導向作用明顯,尤其對服務產業而言,導向作用比較強,效果比較明顯,而且,評價體系更加科學,評價程序越來越公平、公正,得到業界的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