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汽車自主品牌開始在國內市場迅速下滑的同時,卻在海外市場贏得意外收獲,前8月中國汽車出口乘用車同比增長八成三。而此間專家提醒,中國汽車亟需加快兼并重組步伐,以優化出口海外競爭的主體。
記者在此間舉辦的2011全球汽車論壇上獲悉,自2001年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汽車出口量從2002年的2萬輛發展到峰值的68萬輛,在2010年也達到了58萬的出口量,迄今中國汽車出口已呈現出快速增長的勢頭。
商務部機電和科技產業司副司長支陸遜表示,德國、日本、韓國等汽車生產大國的汽車產業國際化程度,可從其出口量到產量的對比,得出一個清晰概念——德國的汽車出口量約占總產量的七成五,日本為六成五,韓國為五成,甚至連巴西都已占到二成以上,可是中國汽車去年全部出口量為58萬輛,只占到整個汽車產量的3%左右。目前中國汽車產業的出口主體太多,約500家汽車企業才出口58萬輛,并分散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無疑嚴重影響了中國汽車產業海外市場的成色。
權威分析機構在對巴西、中國等“金磚四國”的調查后也發現,這幾個國家的汽車產品質量并不是很高,但卻因價格優勢而滿足了部分消費者的需求。
歐洲汽車證券分析師在會上強調,為了能在國外市場上獲得成功,中國汽車必須要有差異化的產品,而不僅限于價格。他認為,中國所謂的低成本的人力資源優勢不值一提,中國汽車出口應提高自己的產品質量,加快創新并強化品牌意識。
支陸遜透露,海外市場中本土企業的惡性競爭,已引起中國政府的關注。所以,中國政府將提高出口門檻,避免流動性過大的企業進入海外出口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