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近日商務部、央行相繼出臺新規再收緊包括外商涉房地產投資領域在內的監管后,大量處于不同推進階段的外資房地產項目投資收購等交易或面臨不同程度的變數。
第一太平戴維斯上海研究部負責人對本報記者如此解讀該政策:中國政府對外資投資房地產的相關政策將進一步趨緊,不排除今年還會有新的限制性政策出臺。這樣的判斷,在外資投資領域的相關業內人士中具有普遍性。
基于這樣的判斷,有業內人士擔憂,正在逐漸升溫的外資投資中國房地產的相關大宗交易,接下來可能會面臨較大變數,輕則投資周期拉長、難度加大,重則交易流產、夭折。
外資涉房升溫過快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樓市調控下基本保持“低溫狀態”的同時,今年外資投資中國房地產的熱情卻較去年有明顯上升。從投資周期推測,大量尚未浮出水面的大宗交易將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陸續亮相。
“辦公樓租金持續上漲;盡管政策緊縮,投資需求依然旺盛。”仲量聯行在最新發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上海房地產市場回顧》中強調。仲量聯行上海董事總經理顧東尼表示,在大宗物業投資市場,三季度有多宗辦公樓以及零售物業成交。
數據顯示,上海2011年第三季度大宗物業成交金額達到78億元,略高于第二季度。2011年前三季度上海大宗物業成交量總計為 28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0億元。
報告分析,盡管市場普遍對全球經濟發展方向表示憂慮,且國內政府緊縮政策、融資日益困難,然而市場回報率保持平穩,其原因主要是基于目前需求強勁和空置率下降的情況下對未來租金繼續增長的預期。
“接下來6至12個月中,預計會有更多優質市中心區域寫字樓、商場(次之)的交易浮出水面,進入最后完成階段。”仲量聯行投資部負責人透露上述信息的時候,尚在商務部、央行相關新規出臺之前幾日,“如果市場上有好的地產資產亮相,一般爭奪激烈,且成交迅速,并不愁賣。多數資金實力雄厚的買家認為,低迷市況恰是他們的好時機。”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實力買家中,除了本地企業外,潛水的各類外資機構不在少數,他們同樣謹慎而興趣盎然。
但是,收緊的政策不期而至。
調控補缺限外升級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管理辦法》要求,對于房地產業外商投資企業辦理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資本金匯入業務時,銀行還需登錄商務部網站,驗證該企業是否通過商務部備案。
幾乎同時,商務部正式印發《關于跨境人民幣直接投資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跨境人民幣直接投資房地產業、戰略投資境內上市公司等均應按照現行外商投資管理規定執行;對于3億及3億以上投資項目以及融資擔保、外商投資性公司、宏觀調控行業等項目,省級商務主管部門需報商務部審核同意后予以批準。
高力國際調研及咨詢部董事陳厚橋還指出,此前2011年第三季度,銀監會相關會議第一次對商業地產抵押貸款提出具體要求,銀行對商業地產抵押貸款的房貸標準應大幅高于住房按揭,將給寫字樓投資需求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比如廣州,預計未來一年甲級寫字樓空置率將進一步走高,業主招租壓力增大,平均租金預期將在2011年底逐步趨穩回落。”
有多位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調控政策對外資接連出手,時機很微妙。“國內主要城市的商辦市場租售正在從金融危機中走出來,逐步升溫,但在外資涉足的大宗投資交易領域,再次開始出現過熱跡象,引起了監管層的注意,這是一個重要背景。”
仲量聯行還有報告統計顯示,2011年第三季度中國的商業房地產直接投資交易額上升至約28億美元,同比增長13%。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8月,境外資本直接投資我國房地產的資金同比上漲幅度達到71.5%,在所有類別的資金來源中上漲幅度最高,且主要投資類型為商業地產。
種種跡象表明,從內資到外資,調控決策層對樓市的調控力度均傳遞趨緊的強烈信號,這種背景下,剛剛升溫的外資炒樓,變數叢生。
第一太平戴維斯上海研究部負責人對本報記者如此解讀該政策:中國政府對外資投資房地產的相關政策將進一步趨緊,不排除今年還會有新的限制性政策出臺。這樣的判斷,在外資投資領域的相關業內人士中具有普遍性。
基于這樣的判斷,有業內人士擔憂,正在逐漸升溫的外資投資中國房地產的相關大宗交易,接下來可能會面臨較大變數,輕則投資周期拉長、難度加大,重則交易流產、夭折。
外資涉房升溫過快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樓市調控下基本保持“低溫狀態”的同時,今年外資投資中國房地產的熱情卻較去年有明顯上升。從投資周期推測,大量尚未浮出水面的大宗交易將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陸續亮相。
“辦公樓租金持續上漲;盡管政策緊縮,投資需求依然旺盛。”仲量聯行在最新發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上海房地產市場回顧》中強調。仲量聯行上海董事總經理顧東尼表示,在大宗物業投資市場,三季度有多宗辦公樓以及零售物業成交。
數據顯示,上海2011年第三季度大宗物業成交金額達到78億元,略高于第二季度。2011年前三季度上海大宗物業成交量總計為 28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0億元。
報告分析,盡管市場普遍對全球經濟發展方向表示憂慮,且國內政府緊縮政策、融資日益困難,然而市場回報率保持平穩,其原因主要是基于目前需求強勁和空置率下降的情況下對未來租金繼續增長的預期。
“接下來6至12個月中,預計會有更多優質市中心區域寫字樓、商場(次之)的交易浮出水面,進入最后完成階段。”仲量聯行投資部負責人透露上述信息的時候,尚在商務部、央行相關新規出臺之前幾日,“如果市場上有好的地產資產亮相,一般爭奪激烈,且成交迅速,并不愁賣。多數資金實力雄厚的買家認為,低迷市況恰是他們的好時機。”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實力買家中,除了本地企業外,潛水的各類外資機構不在少數,他們同樣謹慎而興趣盎然。
但是,收緊的政策不期而至。
調控補缺限外升級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管理辦法》要求,對于房地產業外商投資企業辦理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資本金匯入業務時,銀行還需登錄商務部網站,驗證該企業是否通過商務部備案。
幾乎同時,商務部正式印發《關于跨境人民幣直接投資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跨境人民幣直接投資房地產業、戰略投資境內上市公司等均應按照現行外商投資管理規定執行;對于3億及3億以上投資項目以及融資擔保、外商投資性公司、宏觀調控行業等項目,省級商務主管部門需報商務部審核同意后予以批準。
高力國際調研及咨詢部董事陳厚橋還指出,此前2011年第三季度,銀監會相關會議第一次對商業地產抵押貸款提出具體要求,銀行對商業地產抵押貸款的房貸標準應大幅高于住房按揭,將給寫字樓投資需求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比如廣州,預計未來一年甲級寫字樓空置率將進一步走高,業主招租壓力增大,平均租金預期將在2011年底逐步趨穩回落。”
有多位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調控政策對外資接連出手,時機很微妙。“國內主要城市的商辦市場租售正在從金融危機中走出來,逐步升溫,但在外資涉足的大宗投資交易領域,再次開始出現過熱跡象,引起了監管層的注意,這是一個重要背景。”
仲量聯行還有報告統計顯示,2011年第三季度中國的商業房地產直接投資交易額上升至約28億美元,同比增長13%。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8月,境外資本直接投資我國房地產的資金同比上漲幅度達到71.5%,在所有類別的資金來源中上漲幅度最高,且主要投資類型為商業地產。
種種跡象表明,從內資到外資,調控決策層對樓市的調控力度均傳遞趨緊的強烈信號,這種背景下,剛剛升溫的外資炒樓,變數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