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上午,濟南市民趙春曉從章丘民間放貸者高廣濤手中接過35萬元現金后,長長舒了口氣,“終于可以放心睡覺了。”
經濟導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因為溫州等地民間借貸出現“跑路”現象,不少為民間放貸者提供資金的市民要求拿回資金,濟南一些民間放貸者也開始回籠資金。在山東財經大學(籌)財稅金融研究所所長、導報特約評論員陳華看來,民間金融風暴驟起,且又進入第四季度,民間資金大量回籠,極易引發連鎖式債務違約。對此,必須予以高度關注。
放款人擔心資金“打水漂”
在去章丘的路上,趙春曉告訴導報記者,他很擔心借出去的錢收不回來。“先是溫州的小企業出問題,而后又爆出鄂爾多斯的民間借貸風險,現在我最希望的就是山東的相關小企業別出問題,不然我的錢就全‘打水漂’了。”
據導報記者了解,趙春曉是在2009年年底經朋友介紹,將自己的30萬元提供給高廣濤做民間借貸的,年息20%,每年年底取息不收本。
原本并不擔心自己資金出問題的趙春曉,在看到媒體報道的溫州民間借貸出問題后,開始有些擔心。而隨著鄂爾多斯也出現了類似問題,他徹底擔心自己的資金安全了。“溫州那些‘跑路’的、倒閉的、跳樓的企業家往往身家上億,壓倒他們的最后一根稻草恰恰就是‘經營性資金一時周轉不靈’。”
“相對于那些跑掉的大老板,借我們錢的中小企業會不會更容易出問題?”在他看來,雖然放貸者會負責資金的安全,但如果借款人跑了,放貸者無法收回資金也會跑,最后倒霉的只有像他這樣的投資人了。
據趙春曉介紹,他最近一段時間一直睡不好覺,每晚都會做同一個夢:借款人“跑路”,放貸者無錢歸還自己的資金,他的30萬元打了水漂。“每天都會被這樣的夢嚇醒,太嚇人了,如果真出現這樣的事情,我不知道該怎么辦。”
他最終決定收回資金。
在章丘位于山水泉城的高廣濤的辦公室里,趙春曉接過35萬元現金后長長地舒了口氣。“盡管沒有比民間借貸更好的投資渠道,但錢還是放在自己的口袋里安全。”
據高廣濤介紹,已經有不少投資者開始擔心自己的資金安全。
導報記者了解到,高廣濤原來擁有可運作資金1000萬元左右,其中,只有少部分是自己的,其余的都是以年息15%—20%吸收的民間資本。“現在手頭的現金和放出去的資金統計起來不到800萬元,其余的讓投資者收回了。”在他看來,投資者的擔心無可厚非。“別說他們了,就是我們這些放貸者也開始擔心資金的安全,濟南不少放貸者已經逐漸暫停放款,轉而開始加大力度回籠資金。”
山東已現“跑路”者
盡管山東是否有中小企業老板因資金鏈斷裂而“跑路”尚無報道,但高廣濤告訴導報記者,山東已經出現了若干例“跑路”事件。
“你們不知道罷了,山東出現了多例老板‘跑路’事件。”高廣濤介紹,濟南一市民從民間借貸公司借了幾百萬元資金準備弄個汽車4S店,結果不知道為什么,他自己的資金出現了問題,“跑路”了。不過據說,現在這個人已經找回來了,而且資金基本上都歸還了。
高廣濤告訴導報記者,前幾天和一個同行聊天時了解到,今年8月,淄博一市民從民間借貸借了60萬元,期限3個月,月息4%,但這個人本月跑了,好像到現在還沒有找到。據說借款人還給放貸者打了個電話,說現在生意難做,錢都虧了,有錢一定還。
在高廣濤看來,因為人工、原材料大幅上漲,小企業的日子不好過,不少小企業只能靠民間借貸過日子。高廣濤從同行處了解到的信息顯示,不少借貸者已經陷入了借新還舊的惡性循環。“這種情況下會越滾越大,一旦資金鏈斷裂,就會面臨巨額資金無法收回的局面。”
在他看來,一旦出現“跑路”現象,就會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一家企業倒下了,貸借方、擔保方受損,關聯企業、行業受損,員工、親戚、朋友等利益相關方勢必要受到損失。這就不是我們這個層面所能負起的責任了。”
寧肯不要利息
在采訪中,高廣濤接到了多個要求借款的電話,都被他一一拒絕了。“其實從國慶節后我就開始逐漸暫停放款了,風險太大。”
“其實我的客戶應該沒有問題,但我也在回收資金。”據高廣濤介紹,他的客戶基本上都是從銀行“轉”過來的。這些企業都已經通過了銀行審核,但銀行無法及時放款,因此都上這兒來了。
在采訪過程中,高廣濤還指揮他的業務員去收款。“××公司的錢收回來了,好,你把錢轉到農行的賬號上,然后去××廠看看,問問什么時候能還款。”
“從現在的情況看,多數借款者都能按時還息,一旦出現不按時還息的情況,就要馬上跟進看看出現了什么情況。一般來說,如果因為資金鏈斷裂無法按時還息,這表明該借貸者可能會‘跑路’。”
據高廣濤介紹,業內不少放貸者為了控制風險,已經開始回籠資金。“為了能安全收回資金,寧肯少要一點利息甚至不要。”高廣濤介紹說。
陳華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民間借貸體系自然可以維持下去,但一旦經濟面臨整體性衰退、銀行開始收縮銀根時,就將對脆弱的民間借貸體系形成嚴峻考驗。
“這種風險將是一種連鎖反應。最早逃離的是借貸者,接下來離場的則是放貸人,到了最后,不得不離場的,則可能是同樣被卷入高利貸漩渦中的銀行。”陳華解釋說,一方面民間信貸資金鏈條斷裂之后,會造成投資者財產規模急劇縮水,波及到實體經濟,影響消費。另外,民間借貸中的一部分錢來自銀行,在民間借貸失控后,銀行就會出現呆賬壞賬。
“與其堵,不如疏。”陳華認為,國家應將存在已久的民間借貸納入正常監管及保護,降低潛藏的巨大信用風險,以此維護企業生產經營和社會環境的穩定。“從當前現實情況來看,將民間借貸行為納入監管,必須在其經營資質、利率空間、信用審核、風險防范、稅收政策等方面加以明確。”(應被訪者要求,文中趙春曉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