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主辦的2011第九屆中國汽車產業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南京依維柯總經理周亮在論壇上表示,中國的商用車已經逐漸做到了在國際市場上占據重要的地位,2010年全球商用車總量達到了585萬輛,預計到2016年商用車總量將會達到800萬輛。他還指出,在未來的中國市場要想從大變強,再走以前的銷量和低盈利的設備,保持企業可持續性是不可能的。
周亮表示,中國的商用車已經逐漸做到了在國際市場上占據重要的地位,但在國際化戰略的進程中,到目前為止,中國汽車出口過程當中基本上還是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和中低端市場,特別是在金融危機之后,除了亞洲、非洲、南亞、美洲有少許增長之外,在一些中高端以上的市場,特別是像南美、歐洲市場,中國的商用車還是沒有取得重大的突破。其原因還是中國的商用車、汽車工業已經做大,但是沒有做強。
周亮介紹,依維柯公司主要的經營指標,2010年為83億歐元,營業利潤2.7億歐元,員工總數2.5萬人,研發機構6個,因此公司在研發投入上,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在中國,其研發投入幾乎占到了和營業利潤相同的程度。他還透露,公司計劃在2014年,預計全球依維柯總部加中國的產量達到45萬輛,成為世界第三大商用車制造廠。
他認為,所有的中國汽車要想不斷的擴大自己的銷量,那么國際化市場和國際化戰略是必由之路。要把市場本土化逐漸推向全球化,本土的競爭能力和品牌要逐漸轉為全球化的平臺,要不斷的創新提高技術水平,網絡要不斷的全球化,產品質量要不斷的提高,排放要逐漸的和歐洲標準甚至是北美標準靠攏。也就是說,中國的全球化,一定要基于品牌全球化、網絡全球化、制造全球化、供應鏈全球化、市場全球化、資本全球化以及人才全球化,這是必由之路。
周亮還指出,在未來的中國市場要想從大變強,再走以前的銷量和低盈利的設備,保持企業可持續性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全球化背景下,要改變以前的以量和低成本的道路,這條道路不是中國汽車走向全球化的可持續性的道路,這一點經過金融危機之后我們看的更加清楚和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