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對于中小企業倒閉潮的報道和關注甚囂塵上,不過時至今日,沒有任何一方能夠拿出權威的數據和信息加以佐證。
剛剛完成浙江地區調研的中國社科院工經所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羅仲偉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當地中小企業所面臨的資金壓力來自多方面。既有政府有關部門所說的多頭投資,也有因為去年底對于經濟復蘇的過高預判而進行的擴產等因素。
而在銀行和行業內的多位人士看來,目前的情況,還不存在倒閉潮的情況。不過,明年上半年可能經歷中小企業大規模倒閉的考驗。
盲目擴產致資金緊張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副司長王毅此前在一次會議上透露,根據人行到溫州、東莞的調查發現,并沒有出現大規模企業倒閉的情況,而缺資金的絕大多數是從事非主業的企業,一些企業主在主業以外投資房地產、礦產等方面資金無法抽離回來,導致資金緊張的情況出現。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總行信貸業務部總經理朱大鵬日前在社科院舉行的“2011年中小企業發展全景調研成果”發布會上提供的信息再次印證了這一觀點。
“郵儲銀行在溫州地區的貸款余額有20億左右,至少幾千戶。尤其是在民間活躍之后,我們一直在關注,我們在溫州到現在為止,有兩個企業主跑的,不是融資難跑的,是融資不難,他又借高利貸,又經營高利貸,最后沒有辦法跑了。我們面對小企業面臨困難、微企業面臨的困難我覺得還是得體的。”朱大鵬說,郵儲銀行也針對溫州的客戶做了一些整體調查分析發現,一直做主業負債倒閉公開跑路的很少。
不過,在羅仲偉看來,國內中小企業面臨融資難問題,一方面是政府和相關機構所提到的多頭投資導致資金鏈緊張的情況,另一方面是因為去年我國率先擺脫金融危機的陰影后,部分企業家對形勢的判斷認為新一輪增長周期到來。
但是,因為缺乏全國性的統計數據,目前很難判斷各種因素在本輪中小企業融資困局中究竟占有多大的比重。
明年上半年倒閉風險待考
“我們的調查表明,對于非正規渠道融資本身風險很高的問題,有四分之一中小企業是知道這里面有風險的,但是他不得不這樣。他們現在等待的預期包括很多。如整個宏觀形勢出現改善,還有就是企業之間的拖欠能夠緩解等等。”羅仲偉說。
在他的調研過程中發現,目前企業的債務拖欠嚴重,使得自身的資金需求加大。目前企業的訂單沒有問題,但是很多資金暫時收不回來,有些大企業因為資金緊張給下面的供應商票據、信用證,只能半年以后才能拿到錢。
更多中小企業需要外部資金支持的情況下卻發現,從正規融資渠道獲得資金的難度越來越大。
以浙江為例,中小企業主要是以紡織、五金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以低成本競爭作為主要武器,很難去支撐這種高成本的融資。
“據我們所了解的,支撐這種高成本融資的時間一般就是3到6個月,如果挺不過去可能就不行。一旦在這個環節里邊一個企業出問題,有可能就帶動一串,像滾雪球一樣,整個產業鏈都可能出現問題。因此,一部分企業家認為更大危機是在明年上半年,如果撐不住,很可能要成片,真的是"倒閉潮"。”羅仲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