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大行信貸小“放水”,澳洲央行和歐洲央行相繼降息,中國下調存準率預期加大。
緊縮的貨幣政策正發生微妙變化。羊城晚報記者昨日從廣州幾家國有大行網點了解到,10月底至今,銀行信貸的閘門在悄悄放松,一些原本停掉的貸款業務重新復活;另一方面,近期央行加大貨幣凈投放。在國際方面,澳洲央行和歐洲央行日前相繼宣布降息,被認為或是全球寬松階段的前奏,中國的這些變化是否意味著微調信號?對此,有關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年底信貸小幅開閘可能是應付企業結算高峰的需要,不能代表宏觀基調的轉向;未來信貸環境是否有實質性改變,應在明春才見分曉。
國有大行信貸開閘
“信貸是有放松。本來我們支行因為沒有額度,已經停掉了汽車消費的信用卡分期業務。但上周接到消息說又申請到一批,這塊可以放開做了。”建行一名支行負責人告訴羊城晚報記者。
此前有報道稱,上月國有四大行新增貸款規模約為1400多億元,月末投放尤為集中,信貸閘門出現松動跡象。記者昨日詢問數家國有大行分支機構,均得到肯定答復。“總行增加多少信貸我們不清楚,但支行層面的額度稍微寬松了一點。”工商銀行一名負責人稱。
據了解,銀行信貸通常主要在月初發放,月末往往額度用完,10月末信貸閘門微開,立即引起各方注意。
央行本月也加大了貨幣凈投放。根據巨靈數據,過去一個月里央行貨幣凈投放總額達1550億元;繼連續兩周凈回籠貨幣后,上周央行縮小了回籠力度,凈投放貨幣960億元。10月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明確表示宏觀政策將“微調”,隨后央行即加大貨幣凈投放,這被視為“微調”信號,說明原有政策方向離“拐點”已經不遠。
存準率下調預期高漲
有銀行業專家表示,當前的信貸放松不代表整體松動,只有符合條件的國有大行才有松動基礎,多數股份制銀行的額度依然緊張。“信貸暫時放松是因為第四季度是結算高峰,企業要發工資、要還貸,隱性虧損會變成顯性,所以中央暫時放點水,以防出現倒閉風波。”
信貸小開閘,閘門開多大?據測算,前三季度銀行新增貸款僅為5.69萬億元,按年初制定的投放節奏,全年新增貸款規模約為7.1萬億元左右;消息人士透露,第四季度信貸增長后,全年可望達到7.5萬億元。
廣發證券分析師劉朝暉認為,政策微調有利于降低硬著陸風險。“當前經濟同比增速繼續面臨放緩。歐債危機對我國出口負面影響加大。”他認為,近期國務院的政策是“有保有壓”:保證國家重點項目的資金需要、加大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為服務業和小微企業減稅,同時壓制房價進一步上行。
而在澳洲央行和歐洲央行相繼降息后,中國貨幣政策是否也將聞雞起舞?記者獲悉,目前業界對央行近期下調存準率預期高漲。根據央行數據,前三季度末人民幣存款余額為79.41萬億元,“假如下調0.5個百分點,最少都能放出4000億資金。”一名基金經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