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市場份額不斷下滑,大多數自主品牌車企備感時日艱難之時,國家有關部門負責人日前向外界表示,明年或將通過政策調整來規范我國的汽車出口秩序。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政策調整勢必將會有很多企業因無法滿足新政的要求而喪失出口資質。這對寄希望于以出口改變銷售困局的自主品牌企業而言,無疑是一次嚴峻的挑戰,甚至將引發汽車行業的一次大洗牌。
自主車企海外市場尚難樂觀
數據顯示,自主品牌汽車近幾年在出口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比如,吉利汽車就已在俄羅斯、烏克蘭等建立了CKD生產線,截至今年上半年,吉利出口近1.34萬輛,同比增長115%;長城汽車也在俄羅斯、伊朗、埃及、塞內加爾、菲律賓等國與當地合作伙伴建立了KD組裝廠,目前其海外KD組裝廠已達到12家。今年7月,奇瑞獨資建設的巴西工廠也正式開工……
然而我們不禁要問:中國車企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真的如此讓人樂觀嗎?我們產品的口碑如何?在海外市場的話語權有多高?就在我們自滿于銷量數據大幅增長的同時,一個鮮被提及的事實是:在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的背景下,汽車出口量占汽車產量的比例卻居于全球最末位。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金良的一番話或許能給自主車企的海外拓展有所啟示,他表示,自主品牌應并采用穩健扎實、循序漸進的步步為營戰略戰術,用專業的營銷隊伍深入市場,留下良好的口碑后,再占領一個市場。
主流自主品牌將從中獲益
近年來,隨著自主汽車品牌實力的提升,其在國內市場的銷量一路攀升。一些擁有自主研發能力的車企開始紛紛把目光瞄向海外市場,出口銷量逐年走高。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0月,雖然汽車企業出口環比有所回落,但同比增長近四成。今年1~10月,汽車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長24.93萬輛,而同期國產汽車整體增長46.25萬輛,出口增量占整體的比重達54%。
汽車出口資質的提高真的會影響到自主品牌車企的海外市場銷售嗎?非也!有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具有汽車出口許可證的整車生產企業多達370余家,在這些出口企業當中,每年出口量只有不到50輛、每年出口金額只有不到50萬美元的企業,差不多占據一半的比例。筆者認為,調高汽車出口資質門檻只會使一些小車企喪失機會,對一些有實力的自主車企來說,國家有關部門加強對汽車出口秩序的規范,正好可以促進行業的優勝劣汰,從某種角度來說,反而是對主流自主品牌車企的一種保護。
門檻提高有利長遠發展
由此可見,汽車出口資質的調高短期內可能會使一部分自主車企喪失海外的市場空間,但從長遠來看,這種高瞻遠矚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只有進一步提高門檻,才能促使自主品牌車企練好內功,加強自主研發的實力,創造出更多更好的產品。自主品牌目前在國內的美譽度尚且還不能完全令人信服,想必老外也不是這么好糊弄的。或許現在不少老外買中國自主品牌汽車是因為價格便宜,真正到了哪天自主品牌汽車的品質足以讓人有口皆碑的時候,那才是中國車企體現價值的時候。
如今,國內幾百家整車企業并存,且良莠不齊,不僅形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和產能浪費,而且不利于中國汽車業的做大做強。無怪乎有專家表示,提高出口資質可以加快汽車企業的兼并重組過程,優化出口主體。筆者認為,為了使自主車企在此次出口資質提高中獲得長遠發展,有關部門應該探討的是設立具體合理的實施標準,從而更好地保護主流車企的利益,更好地促進行業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