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機爆發四年之后,美國次級按揭房貸所造成的威脅還遠沒有結束。
這對目前處境艱難的歐洲銀行來說,可能意味著雙重打擊:一方面,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不斷惡化讓他們手中的歐洲政府債券迅速貶值;另一方面,他們手中持有的數千億美元美國房貸“有毒資產”損失還遠沒有結束。
信用評級機構惠譽在本月初的一份報告中說,這些有毒資產目前已實現的損失只有預期總損失的四分之一,次貸崩潰所帶來的痛苦在未來多年還將持續影響全球金融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美國是這些有毒資產的誕生地,但與歐洲的銀行相比,美國銀行業的撤離速度要快得多,行動遲緩的歐洲銀行在未來多年可能會持續受到影響。
最新的例證是,美國次貸威脅卷土重來,對英國匯豐銀行的第三季度業績已造成了沖擊。
“過去的魔鬼”又來困擾匯豐業績
今年第三季度,匯豐在美國消費部門的貸款減值準備達到18億美元,比二季度的8.8億美元突然高出了一倍多。
貸款減值準備大幅增加的原因很簡單,許多按揭貸款借貸者簡單地停止了還款。
匯豐財務總監Iain Mackay說,該銀行美國按揭房貸投資組合中的違約率在9月份大幅攀升,不過10月份出現了改善跡象。
他說,消費者沒有任何動力還款,因為他們知道停止還款也不會被逐出,因此存在著“道德困境”。
三年前,匯豐開始削減其美國消費金融業務,Staurt Gulliver今年年初就任CEO以來進一步加快了進程,美國消費貸款投資組合從去年三季度的613億美元削減至今年同期的515億美元。
未來5-6年匯豐希望再削減一半,但按揭房貸的損失可能會破壞這一努力。投資者對這類長期貸款缺乏胃口讓他們很難脫手。
但保留這部分投資組合將繼續影響銀行的整體業績,三季度美國消費部門的貸款減值對匯豐稅前利潤的拖累達到了三分之一。
花旗銀行分析師Ronit Ghose說,“過去的魔鬼又回來困擾他們了。”
但這樣的情況并不只發生在匯豐身上。美國銀行和花旗三季度報告的房貸違約均出現上升趨勢,富國銀行也增加了消費銀行部門的準備金。
據數據提供機構借貸者處理服務公司統計,目前美國有640萬買房者沒有按期支付按揭款,占12.3%。
更糟的是,美國房價自2006年峰值以來已下跌了三分之一。美國銀行最近稱,它們預期房價在2012年底前還會再跌2.6%。
有毒資產損失只實現了1/4
銀行的損失還遠未結束。
金融危機前,銀行將“有毒”的按揭房屋債券打包成結構證券,其主要形式是擔保抵押債券(CDO)和居民按揭支持證券(RMBS).
這些證券隨后出售給了全球范圍內的投資者,包括保險公司、貨幣經理以及其他金融機構等,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為歐洲的金融機構。
這些結構金融產品的總規模為3.54萬億美元,惠譽在其報告中預期,此類資產的總損失最終將達到10.6%,即3760億美元。
但到目前為止,已實現的損失只有預期總損失的四分之一,為2.7%,或940億美元。次貸產品占結構金融產品總規模的四分之一,但迄今為止,次貸產品的損失占總損失比例已達50%。
惠譽說,以房屋貸款作為支撐的RMBS,和以RMBS作為支撐的CDO給投資者產生的損失最大,將占預期總損失的92%。
惠譽分析師Kevin Duignan在報告中說,“這類結構金融產品的損失往往要到到期日才會實現。所以未來可能還需要十年甚至更久,才會將所有損失減記完,但這并不意味著人們現在不會實現損失。我們預計大部分剩下的損失將在未來3-5年實現。”
歐洲銀行遭雙重夾擊
若損失真的在未來3-5年實現,受影響最大的可能會是歐洲的銀行。
瑞士信貸的分析師最近在一份報告中說,16家歐洲頂級銀行持有有潛在風險的美國信用市場和房地產資產規模高達5320億美元。
而歐洲銀行的“壓力測試”結果顯示,這16家銀行去年底持有的希臘、愛爾蘭、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政府債券只有4675億美元。
目前市場對歐洲銀行的一個主要憂慮在于,擔心它們沒有足夠資本金應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潛在的損失。
如果美國房市惡化,乃至美國聯邦住房局都可能需要尋求資金救助,這對歐洲銀行會帶來更大打擊。一些投資者認為,歐洲銀行對美國有毒資產的減記并沒有達到市場水平。
瑞士信貸銀行的分析師發現,自2007年以來,歐洲銀行削減了約一半的美國“遺留資產”,其中法國銀行削減幅度只有30%。而其美國同行——美國銀行、花旗和摩根大通同期內削減了80%的此類資產。
瑞士歐洲銀行研究主管Carla Antunes-Silva說,歐洲銀行一直持有這些美國有毒資產會拖累銀行的資本和股本回報。
近期歐洲壓力測試要求銀行融資1060億歐元資本。目前融資成本昂貴,許多銀行寧愿選擇拋售資產,也不愿意進行股權融資。歐洲銀行目前宣布的資產拋售計劃已超過萬億美元規模。
在市場買家不多的情況下拋售資產可能會帶來進一步損失。但如果不拋售,這些資產又將吞噬大量資本。歐洲銀行進退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