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統計局發布的10月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數據,業內分析人士紛紛表示,房價“拐點”初步確立。
而近期由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發布的《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顯然更為激進:報告預測,要使明年經濟增速不跌破9%,地方財政和宏觀經濟就都難以忍受房價出現回落20%的情形。更進一步的,最早在明年二季度,將會出現地方政府“暗度陳倉”、弱化調控的可能;而到了三季度,中央政府則會開始放松限貸政策、進而限購令將逐步松動。
難道,努力揮動了一年半的調控之手,真的會在售樓處被砸的混亂下、開發商“叫苦連天”的反對中,在房價顯示出回調之后,悄然結束?
“激進”預測房價環比直落20%
“所謂房價回落20%”,11月21日,人大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是指在住宅現價的基礎上的環比直降。”
事實上,截至10月份,房價的“拐點”才得以初步確立。期間房價的真實起落情況,可以從一位開發商的口述中窺得端倪:“今年年初我們的一個項目價格上調了6%-8%,隨著下半年銷售的不力,我們把項目的價格又下調了10%-12%,因此整體看來我們的項目讓利的幅度是有限的。”
也即,這種先提價再下調價格,不過是一種營銷手段罷了。采訪中,劉元春也指出,目前在各地出現房價動輒下調20%-30%的消息,不過是個別樓盤的情況而已。房價的全面性回落,并未正式展開。
之前,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僅有溫州和寧波兩個城市的新建住宅價格指數,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回落——或者亞太城市研究會房地產分會會長陳寶存一語中的:“環比下降就敢說實質性降價?”而截至3季度,包括保利、碧桂園在內的多家上市房企公布的銷售數據顯示,其銷售均價依然在同比上漲。只不過,在樓市調控下漲幅相對較小而已。
綜上所述,人大報告中所指房價環比直降20%,是指從房價“拐點”初步確立之后的房價回落幅度。
實際上,“房價全面回調20%的降幅,是一個很大的數據”,劉元春認為,報告中預測房價回落不會超過20%的結論,是“比較激進的”。
明年三季度政策會松動
人大報告從開發商資金鏈、宏觀經濟相對平穩運行的需求以及9%經濟增長的社會約束線三個方面,預測宏觀經濟可承受的房地產價格回落在20%左右。
據稱,今年12月起,開發商將進入還款高峰,應付款累計增速將超過30%。考慮到銷售下滑、開發商融資渠道受限的前提下,預計到明年一季度,房企籌資金額將會出現負增長。與此同時,人大報告中表示,地方政府對于房價下跌的承受能力可能會低于銀監會的估測。而明年GDP增速不跌破9%,宏觀經濟可承受的房地產價格回落幅度在20%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人大經濟研究所預測明年GDP增速為9.2%。有分析人士指出,“這一預測值普遍高于其他機構的預期。”
“最早明年二季度開始,地方政府或許就會率先‘暗度陳倉’、弱化調控”,劉元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而后三季度中央政府則會開始放松限貸,進而逐步放松限購令。
房價不會反彈?
市場上最擔憂的是,調控政策一旦放松,那么會出現房價大幅反彈的情形。就此種擔憂,劉元春表示,此輪樓市的調整,是一個在政策主導下的行為。因此,未來房價的走勢會是一個“可控的過程”。除此之外,劉元春認為,隨著這些短期性的調控手段的撤出,房產稅這一類的長期性政策手段或將正式登臺。
就相關事項,《證券日報》記者采訪了華創證券分析師楊現領。在其看來,明年宏觀經濟將會呈現出觸底反彈的狀態,而人大作出的GDP9.2%增長的預期,是相對樂觀了。尤其是信貸政策,在他看來并不會走向擴張,而是持續穩健。
這一觀點和中國社科院工業研究所所長曹建海的觀點不謀而合。曹建海亦認為,如果開發貸不放松的話,那么房企依舊會珍惜現金流,因此不會出現因惜售而減少供給的情形。
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在于,上半年多家房企項目竣工有限。包括萬科、中海外、綠城等多家龍頭房企的竣工面積都遠遠小于其年初的計劃量。而申銀萬國研報中更進一步指出,房企開工和投資在明年二季度將達到底部。那么,明年房價會不會因為投資開發不足,而導致供給稀缺、進而推升房價反彈的情形?
就此,楊現領表示,房價大幅反彈不太可能出現。一方面,今年高企的商品房庫存量,大約需要15個月的時間才能消化,這就為明年的住宅供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除此之外,政府將會加大保障房的竣工力度,進而一部分保障房入市會增加普通住宅的供給。
而人大經濟學副院長劉元春在采訪的最后表示,一旦房價下調20%,相當一部分房地產開發商將會在這一場調控中“元氣大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