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十年中國對世界經濟累計貢獻率超美國
昨天上午,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崇泉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援引數據指出,入世十年,中國對世界經濟累計貢獻率超美國。
“在當前形勢下,只有穩定出口、擴大進口,才更有利于實現宏觀調控目標,有利于中國經濟健康平穩發展。”他在國新辦舉行的《中國對外貿易》白皮書發布會上說。
外貿對經濟貢獻率低于想象
崇泉認為,中國對外貿易是中國經濟的有利因素、積極因素,不是不利因素,它對宏觀調控沒有產生不利影響或者拖累影響。
“實事求是講,外貿對經濟的貢獻率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高。德國是60%,日本是33%,中國大約20%。我們應該還要繼續堅持擴大出口或者說穩定出口。”他透露,“據商務部初步預計,未來五年中國進口總規模要達到8萬億美元。”
商務部外貿司司長王受文則補充說,明年外需市場、歐美市場上的情況不會有根本的好的轉變,從國內的供應成本上來說,也會面臨今年同樣的狀況,所以明年外貿進出口的形勢是比較嚴峻的。
“但是,如果明年歐洲的金融危機不發生失控的話,我們相信經過我們的努力,明年的出口仍然能夠實現一定水平的增長。”他說。
他的信心來源于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表現不錯。
“所以,我們明年在外貿出口方面會重點開拓對發展中經濟體的出口。同時我們也會進一步提高外貿結構調整的步伐,在企業的品牌建設方面,在企業的技術開發、研發、設計方面,企業的營銷渠道建設方面等,提供更多支持,使我們的企業能夠提升競爭力。”
在華投資企業利潤年均增長30%
崇泉援引高盛的研究指出,2000~2009年,中國對世界經濟的累計貢獻率已經超過美國。
根據世界銀行計算,2002~2010年,中國在世界GDP的比重持續增加,中國對世界GDP增量的貢獻率,2003年是4.6%,2009年增長到14.5%,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貢獻國。2009年,中國進口量增長2.8%,是主要經濟體中唯一進口呈現增長的國家。在全球貿易下降12.9%的情況下,中國進口值仍然超過1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二大進口國,為全球經濟復蘇做出了重要貢獻。
崇泉說,中國經濟的發展也為世界各國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十年,平均每年進口7500億美元的商品,相當于為貿易伙伴創造了1400多萬個就業崗位。在華投資的外商企業累計匯出的利潤是2617億美元,年均增長30%。中國對外投資企業聘用的當地員工接近80萬人,每年在當地納稅超過100億美元。
王受文補充說,從今年前十個月的情況來看,中國從歐盟和美國的進口增速大大高于我們對歐盟和美國的出口增速。可以說,中國所做出的努力也為歐洲經濟的復蘇和美國經濟的復蘇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