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暴漲“嚇退”商品多頭。接受采訪的多位市場人士表示,歐洲難題懸而未決,資金流向美元避險的氣氛可能繼續蔓延,美元繼續走強將是大宗商品近期最大威脅。
據市場人士介紹,因資金回流導致美元大幅走強,對商品市場形成拖累。加之擔心歐債危機進一步加重,隔夜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紛紛走低。其中紐約原油期貨大跌5美元,創下自8月份以來當日最大跌幅;LME期銅、鋁鋅等均不同程度下跌;國際黃金價格也遭遇恐慌性拋盤,價格跌破1600美元關口;農產品市場也未能幸免,CBOT豆類大幅收低,大豆價格跌至1100美分,創下14個月以來新低。與此同時,美元綜合指數從78迅速反彈,已成功突破80關口,創出近一年來新高。
國內方面,受隔夜外盤下跌影響,昨日商品期貨全線低開,其中基本金屬跌幅明顯,滬銅一度跌破53000點整數關口,但尾盤縮減跌幅。相比較工業品低迷表現,國內農產品異軍突起,大連大豆期貨大幅增倉上行,帶動周邊商品全面反彈。白糖、油脂豆粕等品種悉數脫離低位,以上漲報收。
美元一枝獨秀
“美元走高與歐盟峰會結果有關,英國反對將公共預算平衡納入各國法律,峰會結果沒有實質性作用。” 北京中期期貨研究所所長王駿指出,現階段要解決的是赤字高的債務國家怎么先“造血”,這是問題的關鍵。
世華財訊分析師沈振東介紹,意大利14日發行30億歐元5年期國債,收益率飆升至6.47%,為自歐元創立以來的最高水平,令投資者對歐洲債務危機的擔憂情緒嚴重惡化,打壓歐元對美元匯率跌破1.30的重要心理關口。而歐元下滑顯示持續的歐債危機將引發歐洲經濟全面衰退的憂慮加強,并且歐洲經濟前景悲觀,也導致在“現金為王”的心態影響下,大量資金流入美元市場尋求避險,進一步引起風險資產價格的下跌。
天一金行高級研究員肖磊則認為,目前支撐美元走強的基本面因素依然存在,比如美聯儲在國債市場的扭轉操作還在持續,未來一個月還將以每日20—50億美元的速度購買,繼續刺激美元的需求;全球資金進入美國的速度明顯加快,8—10月份美國國際資本凈流入超過2000億美元;美國股票及房地產市場因資本回流及移民政策等影響,開始蠢蠢欲動,一旦這兩個市場開始復蘇,美國人的收入將很快增加,有助于刺激消費市場,對解決失業問題也有幫助。
黃金去“泡沫化”
在美元大漲過程中黃金“光環”逐漸退卻:國際金價一度下挫1600美元下方,昨日滬金跌至322.33元/克,跌幅高達4.38%。北京中期研究所所長王駿表示,黃金在9月份內突破1800美元關口,它所具有的保值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而隨后投資者獲利抽出資金轉戰其他資產,黃金下跌也在情理之中。
中國國際期貨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紅英認為,黃金應該作為單純貴金屬來看待,在前期觸及2000美元關口時,泡沫化程度日漸升高,加之市場避險情緒濃厚,金價一路上揚;但隨后在周邊普跌背景下,黃金亦難逃下跌命運。不過,作為防御性品種,其功能還是有的,長期也存在反彈可能,不能把價格暴跌作為空頭市場的標志。
“金價五天暴跌10%的罪魁禍首是美元嗎?”肖磊則認為,黃金價格暴跌的原因并不是簡單的美元反彈,而是美元反彈背后的,美國整個經濟階段性格局的轉變,這種轉變帶動的相關資產預期回報率攀升,從而降低了黃金的吸引力。
肖磊分析,黃金市場的真正利空因素是信用貨幣信用價值的抬頭,美元指數的上升有助于提升美元的信用價值,短期內又出現了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預期,中國等國家的CPI數據又出現了下降,也就是說當全球通脹和增長預期雙雙放緩的時候,黃金抵御通脹的功能將會被削弱,其需求量會受到影響。另外,當美國股市的回報率預期增加,債券市場安全系數上升的時候,資金進入這兩個市場的意愿會增強,其他包括黃金在內的資產在短期內受到的擠壓是不可避免的。
油價忽升忽降
“當伊朗無法強勢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時候,原油再也無法抵御強勢上行并突破80關口的美元指數的打壓,率領大宗商品開始暴跌。”有分析師介紹,近兩日原油走勢突然變得敏感起來。例如,13日游伊朗議會議員聲稱伊朗不久將封鎖霍爾木茲海峽舉行軍演,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明年1月份原油期貨當天上漲2.42%,收于100.14美元/桶,創下自11月16日以來最大單日漲幅,美國原油當天飆漲至100美元上方。此外,1月布倫特原油期貨上漲2.09%,收于109.50美元/桶,為11月28日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還有市場人士表示,歐佩克14日決定提高石油產額上限也是主要利空因素,當日國際油價暴跌,紐約油價跌幅超過5%。
就后市而言,接受采訪的多位分析人士表示,如果對伊朗的經濟制裁演變為大規模沖突,那么全球原油供應勢必受到重大影響,油價也將在市場恐慌中急劇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