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歐洲主權債務對意大利和法國經濟造成的負擔更甚于美國的債務負擔。意大利的GDP為2萬億美元,但債務卻高達2.46萬億美元。正如美國副總統拜登所說:“我們救助了自己的經濟。他們也必須救助他們的經濟。”但辦法僅限于讓歐洲國家借到廉價貸款以避免違約,但這樣做會增加更多的債務。
2. 受歐債危機影響,美國GDP增速下降了1%,增速大大低于預期,進而使美國金融市場的估值面臨更大壓力。由于投資者逃離風險資產,預計市盈率將會下滑。
3. 歐美銀行的盈利和賬面價值面臨持續壓力。這從今年的銀行股價走勢就可以看出。國際性銀行的股價遭受重創,只有那些財務狀況良好的地區性銀行的股價出現上升。
4. 受世界經濟減速預期的影響,石油、銅和鐵礦石等主要大宗商品的價格將面臨持續的拋壓。
5. 把薪資稅減稅政策僅延長兩個月的做法非常愚蠢,這是個可怕的信號,預示著政治軟弱和可怕的經濟后果。
6. 美國住房市場仍然深陷困境,預計三年內都不會有所起色。還有數百萬套住房的抵押債務超過了房屋的市場價值。
7. 進行長期股票投資的個人投資者處境艱難,而像對沖基金這種利用杠桿、從市場波動中牟利的短期投資者興起,因為他們的消息比公眾投資者更加靈通。
8. 美國將在未來10年內削減1.2萬億美元預算。這只是意味著流通的錢更少,用于投資的收入更少,更低的GDP,更低的經濟增長率。但大多數投資者都否認這個事實。
9. 從整體上看,通貨緊縮將成為主旋律,去杠桿化只是意味著更低的資產價格。
10. 中國可能出現社會動蕩,從而影響到向消費經濟的轉型。在全球經濟中占到10%的中國屆時可能會出現領導力缺失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