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多跡象表明,一路高歌猛進的中國汽車業,在經歷了近2年來持續的“拉升”、“突破”之后,正在進入一個平臺調整期。如同曾經比翼齊飛的房地產業一樣,在房地產受到調控之后,汽車業也開始減速,要慢下來等一等了。正如房價要等待居民收入能夠跟上來,汽車則要等待道路建設、節能減排能夠跟上來。
這個“退潮”的過程其實很尷尬,正如巴菲特所言——“只有在突然退潮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在汽車大賣特賣的漲潮期,行業、企業的很多問題都被遮掩或者無暇顧及。但是,隨著汽車的主要消費地區逐步受到限購的調控,很多深層次的問題愈發凸顯出來,如道路建設交通規劃問題、民族品牌的競爭力問題、經銷商的渠道體制問題、新能源的可操作性問題、車企的售后服務問題等等等等。當然,這些問題冰凍三尺,解決起來也非一日之功。但是,慢下來,就有希望解決這些問題,能解決多少算多少。盡管其中很多問題屬于社會問題,但是對于中國汽車行業、汽車企業而言,還是應該盡其所能來推動這些問題的解決。否則,在關鍵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前,政策的調控之手是不會松開的。如果不信,大可參考一下房地產業的昨天、今天,以及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