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在做“大”上,我國的機械通用零部件行業所取得的成績引人矚目;那么,“十二五”期間,該行業的走勢又將如何?
“高速增長將難以為繼,通用零部件行業將進入中速增長期。”中國機械通用零部件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長明給出了肯定的答復。
在他看來,到“十二五”末,通用零部件行業會初步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是‘初步實現’”,他特別強調說,行業發展還面臨諸多困難,不可能一蹴而就。
結構調整已成自發行動
“十二五”期間,機械通用零部件行業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
首先,國家政策的大環境有利于行業的發展。國家和有關部委發布了《基礎零部件振興實施方案》、《機械基礎件、基礎制造工藝及基礎材料“十二五”發展規劃》、《機械通用零部件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規劃中提出了一系列鼓勵基礎零部件發展的政策措施。
種種來自政策層面的肯定,以及實打實的支持,為零部件產業下一步的發展夯實了基礎。
“之前一直重主機輕配件,導致我國的通用零部件產業在行業的中低端徘徊,高端產品主要依賴進口。”王長明告訴記者,在高鐵、工程機械等領域,進口通用零部件的價格要比出口的高得多,比如進口緊固件的價格往往是出口的6~8倍,而齒輪則是3倍左右。
其次,國家工業化、城鎮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中的內需仍然強勁,而現代裝備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也為基礎零部件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用武之地。
如新能源汽車、高鐵、智能機械、風電、航空航天、環保機械等,雖然目前部分行業的發展增速有所回落,但其長期穩定發展的趨勢并未改變,這就給予了配套零部件很大的發展空間。
再其次,國際貿易格局的變化,也有利于零部件的出口。
2011年7月中旬,WTO否決了歐盟對中國緊固件在歐盟市場存在傾銷的上訴,裁定歐盟對中國緊固件征收高額反傾銷稅違背了WTO貿易法規。
可以說,經過四年努力,通用零部件協會緊固件分會組織的應對歐盟對我國緊固件反傾銷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盡管目前局勢尚不明朗,但必將對我國機械零部件的出口格局帶來有利的變化。”王長明認為,這些變化,不僅僅局限在零部件行業,其對整個裝備制造業來說,都是利好消息。
據悉,目前“產業結構調整”、“產品優化升級”已成為相關企業戰略發展的基本思想,并開始成為行業企業發展的共識和自覺行動。
“這種轉變正是通用零部件行業企業發展,從量變到質變的升華過程。”王長明說,盡管這個過程剛剛開始,盡管這個開始仍顯得那么脆弱,但這個升華和轉型,正在孕育著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向建設發達的機械通用零部件行業邁進。
高速增長難以為繼
王長明也指出,在“十二五”期間,機械通用零部件行業的發展還面臨著許多困難和不確定因素。
首先,由于我國的零部件產品在高端市場上缺乏競爭力,致使大量的高端零部件只能依賴進口,這給國內零部件企業向高端轉型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其次,近年來,歐美發達國家的經濟形勢不穩定,先有金融危機,再有債權風波,再加上其推行“再工業化”政策擴大出口減少進口,都直接影響了我國零部件產品的出口。
除此外,通貨膨脹、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勞動力成本上升也已經成為了常態。
“這決定了我們通用零部件行業乃至整個裝備制造業,都不可能再繼續維持依靠規模擴張高速增長的態勢,行業將進入一個中速增長的時期。”王長明肯定地告訴記者。
至于2012年,他的判斷是前低后高,通用零部件行業會稍有起伏,但不會大起大落。
該行業包括齒輪、緊固件、鏈條、彈簧、粉末冶金和傳動聯結件等,產品應用可謂是遍及各個行業,堪稱應用最廣、用量最大、品種最多的機械基礎元件。
“這種行業性質決定了它受大形勢的影響要小一些,但由于對配套主機行業的依賴性較大,所以,若大的主機行業依舊不振,零部件行業的發展也會受挫。”
對此,他強調說,零部件企業必須要審時度勢,在國家政策和“十二五”規劃的引導下,以主攻高端、創新驅動、調整轉型、提高質效為指導思想,更多地依靠技術、質量、品牌、服務參與競爭,著力提升經營管理水平,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優化供應鏈,走“專、精、特”之路,實施走出去戰略,力爭“十二五”期間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
“通用零部件協會也將從三個方面助推行業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王長明表示,即鼓勵發展龍頭企業,培育產業聚集區,協助中小企業走專精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