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跨境人民幣業務的發展,去年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迅猛。業內預計,今年離岸人民幣市場將持續繁榮態勢,而隨著上海建設全球人民幣中心的規劃明晰,香港的離岸金融中心地位將面臨或多或少的挑戰。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跨境人民幣業務在2011年強勁增長。在2011年,中國與181個國家/地區進行了跨境人民幣交易業務;現有賬戶下的跨境人民幣結算達到了2.5萬億元,比2010年同期增長了394%,相當于2011年中國全球貿易額的約10.5%。
資本賬戶交易方面,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達到201.5億元,人民幣外商直接投資達到907.2億元;比2010年共701.7億元的直接投資和融資增長了58%。
同時,人民幣業務在香港強勁增長。德意志銀行統計,去年11月香港有超過132家金融機構提供人民幣業務;人民幣貸款額為256億元,離岸人民幣存款為6273億元,約占香港存款總額10%。在香港,人民幣已成為繼港幣和美元后的第三大貨幣。
德銀預期,離岸人民幣市場將在2012年繼續繁榮,預測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在2012年達到3.7萬億,約占中國全球貿易的15%,離岸人民幣凈債券發行將達2400億,其中1500億將用于對外直接投資。
但是,隨著國家發改委日前頒布《“十二五”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規劃》,香港的離岸金融中心地位是否會面臨挑戰,業內議論頗多。
《規劃》提出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發展目標——瞄準世界一流國際金融中心,全面拓展金融服務功能,加快提升金融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上海金融市場的國際內涵和全球影響力,力爭到2015年基本確定上海的全球性人民幣產品創新、交易、定價和清算中心地位。
蘇格蘭皇家銀行認為,在未來三年內將上海建設成為所有離岸和在岸人民幣市場的全球性定價中心,這一規劃可能加重離岸人民幣市場與在岸人民幣市場并軌的壓力。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認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不會負面影響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前景,今后幾年,上海應該不斷加強其人民幣在岸市場的中心地位,香港同時將保持其人民幣離岸市場中的主導地位。交行金研中心副總經理周昆平指出,上海人民幣產品中心目標的確立,應該不會對香港帶來實質性的沖擊,從實際情況看,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無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