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執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的政策措施,進一步鞏固調控成果,促進房價合理回歸。”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彰顯了政府將調控進行到底的決心。而在調控的持續發酵下,部分中小房企老總甚至出現“跑路”,以樓抵賬等情況,同時大型房企的巨額到期債務能否順利支付也是市場關注的話題。
房企迎來償債高峰
據國泰君安研究報告指出,從2010年下半年起,房地產信托產品進入發行高潮,產品平均期限為1.9年,因此2012年自然成為首個償債高峰期。而用益信托工作室發布《2011年房地產信托發展報告》也顯示,2011年全年共發行了1003款房地產信托產品(含保障房),同比增66.33%;發行規模為2864.1億元,同比增43.7%。2011年房地產信托的平均期限為1.86年,也就是說今年到明年為集中還款期。
統計顯示,目前房地產信托存量在7000億元左右,其中2012年總到期規模將達到1758億元,首個信托兌付高峰將出現在今年3月,7月則為單月最高,到期金額將會達到504億元。
因此,在調控難有放松,銷售回款日漸困難的情況下,今年房企的資金鏈仍顯吃緊。為此,不少房企紛紛展開新一輪融資,以緩解資金壓力。
央企頻現大手筆融資
以地產龍頭萬科為例,自2月26日至3月5日的9天時間里,萬科便融資40逾億元。
其中2月26日萬科公告稱,為滿足公司北京朗潤園項目開發的需要,操作該項目的北京金第萬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向金融機構融資人民幣7億元,期限兩年。1天后,萬科再次表示為滿足深圳金域緹香項目開發的需要,操作該項目的深圳萬科城市風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向金融機構融資人民幣4.2億元,期限為1.5年。
而3月5日,為滿足旗下多個項目開發的需要,萬科公告分別向華潤深國投信托有限公司申請金額為10億元和20億元的信托借款,借款期限均為2年。
此外,據銀行消息人士透露,萬科最大的單一股東華潤集團正在尋求40億港元的三年期貸款,用于再融資和資本運營。
不過,分析人士指出,像萬科這樣的龍頭房企手中其實握有一定的資金,但為了應對本輪不知何時結束的地產寒冬及已經到來的兌付高峰,手中現金自然是越多越好。
除了萬科外,其他央企的融資也不乏大手筆。中國建筑就在近期表示,計劃推出30億元的中期票據。2月16日,華僑城集團也稱已正式委任中金公司和工商銀行為主承銷商,承銷其新注冊的總額60億元人民幣私募中期票據。
海外房企紛紛發債
而在港上市的內地房企則紛紛選擇海外發債的融資方式,剛剛公布2011年全年業績的碧桂園更是通過配股融資減輕資金壓力。
其中九龍倉2月初宣布將發行6億美元的擔保票據;中海外2月15日也宣布,擬發行的五年期5億美元債券將在港交所掛牌;2月17日,瑞安房產完成4億美元的優先票據發行;2月29日,新鴻基地產宣布,擬向專業投資者發行4億美元,于2022年到期的債務工具;而和記黃埔,亦在不久前宣布在年初發行的15億美元債券的基礎上增發不超過10億美元。
除上述房企外,“華南五虎”中的碧桂園則在2月29日與配售代理高盛、摩根大通以及必勝訂立配售及認購協議,配股所得款項總額約為21.9億港元,扣除有關開支與傭金后認購的所得款項凈額約為21.4億港元,將用作資本開支及一般企業用途。
對于房企近期的融資潮,業內人士指出,大型房企依靠多元化的融資渠道迎戰本次償債高峰期不會出現什么問題,關鍵是中小房企,肯定會有部分因資金問題在今年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