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密集出臺,正在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上周六,科技部發布《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為電動汽車的發展規劃了藍圖;3月7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工信部又聯合下發通知,規定自今年1月1日起,對節約能源的車船,減半征收車船稅;對使用新能源的車船,免征車船稅。
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對原油進口的依賴度接近60%.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保障能源安全和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途徑。溫家寶總理在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強調要“大力培育”、“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業內人士指出,隨著《規劃》和一系列鼓勵扶持政策的出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在未來幾年迎來產業化高潮。
新能源汽車享車船稅“免費午餐”
三部委聯合下發的通知對節能汽車、新能源汽車給予了明確定義:其中,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新型動力系統,主要或全部使用新型能源的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
通知還明確了節能型乘用車和新能源汽車的認定標準。其中,新能源汽車的認定標準為:獲得許可在中國境內銷售的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包括乘用車、商用車和其他車輛;動力電池不包括鉛酸電池;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最大電功率比大于30%;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綜合燃料消耗量(不含電能轉化的燃料消耗量)與現行的常規燃料消耗量標準中對應目標值相比應小于60%;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含輕型、重型商用車)綜合工況燃料消耗量(不含電能轉化的燃料消耗量)與同類車型相比應小于60%;通過新能源汽車專項檢測,符合新能源汽車標準要求。
通知明確,對于減免車船稅的節約能源、使用新能源車船,由財政部等三部門通過聯合發布《節約能源使用新能源車輛(船舶)減免車船稅的車型(船型)目錄》實施管理。首批目錄公布了近50款節能車輛減半征收車船稅,170余款電動車輛免征車船稅。
2015年或迎來第一波產業化高潮
2010年,新能源汽車就被確定為我國今后著力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但技術路線問題、核心技術問題、政策支持問題等都未能明確下來,新能源汽車產業一直處于雷聲大雨點小的尷尬境地。
進入201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突然加速,先是科技部于3月5日出臺了《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對“十二五”期間電動汽車的發展方向提供了指導;3月7日,三部委發布《通知》,對新能源汽車免車船稅。據悉《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也有望在近期出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總理先后三次提到要“大力培育”、“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科技部部長萬鋼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新能源汽車是我國未來發展戰略。
全國政協委員、“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組長歐陽明高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目前正處于產業化發展的前夜,由研發向真正的產業化邁進的過渡期。到2015年,我國純電驅動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預計有20萬到25萬輛,加上混合動力在內的各類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占比有望突破1%這個門檻,這個指標會給市場帶來信心,刺激廠家投入,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迎來第一波產業化高潮。”不過,歐陽明高也指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需要一個過程,進入商用階段要到2020年以后,廠商和消費者都要有耐心。
混合動力車處境尷尬引爭議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部委聯合發布的通知中,僅籠統地將混合動力概念納入到了減免車船稅范圍中,但未針對具體車型制定政策。混合動力車型與傳統的小排量車型享受完全一樣的減半征收車船稅優惠,也并不能突出國家對混合動力的政策傾斜。此外,油電混合動力車型并沒有進入減免車船稅的車型目錄。這也使得混合動力車能否獲得政策支持,成為一大疑問。
此前有觀點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業應該跳過混合動力車,“直通”純電動汽車,實現跨越式趕超。但多位業內人士指出,這種跨越式發展觀,是不顧中國的工業基礎和配套能力,脫離了產業實際和現實條件的觀點。
“豐田、通用等巨頭,其油電混合動力汽車占了它們新能源汽車的95%以上,純電動汽車的份額不足5%.這也給國內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了個醒。”比亞迪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短期內,純電動汽車只適用于公交車、出租車等公共領域,商務市場和個體消費市場上,混合動力汽車才是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