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國正考慮增強中資企業為滿足在中國大陸的資金需要而在境外舉借人民幣資金的能力,以便擴大跨境資本流動。
中國政府去年末開始允許大陸非金融企業在香港發行人民幣計價債券。在過去兩年間,香港已經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試驗場。但到目前為止,中資企業直接從境外銀行借入人民幣并使人民幣回流大陸的能力都是有限的。
知情人士稱,目前,中國央行等政府機構正考慮建立一項配額機制,通過該機制,得到批準的大陸企業將能夠從海外借入人民幣貸款并將資金匯回大陸。中國央行未回復記者的置評請求。
中國對資金流動以及人民幣實行嚴格管控。中國央行行長助理李東榮在1月份對中資進出口企業發表演講時稱,央行將推動實現人民幣跨境流動的良性循環,進一步拓寬人民幣跨境流動渠道。
在此之前,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簡稱:發改委)曾在去年末一次性批準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借用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簡稱:中銀香港)人民幣30億元(約合4.76億美元)的商業貸款。
還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其中之一就是,中國監管部門究竟應該允許海外所籌人民幣資金以長期外債還是短期外債的形式匯回中國大陸。由于對短期投機性資本流入心存戒備,中國監管部門一直限制將人民幣以長期外債的方式打回。一些市場人士呼吁將更多匯回的人民幣資金劃歸為短期債務,從而給企業更大的靈活性。
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駐新加坡的分析師Woon Khien Chia認為,如果進行這樣的調整,就意味著中國監管部門承認離岸人民幣借款并不蘊含與其他外幣債務同等水平的風險。
知情人士稱,監管層正考慮建立配額機制,因為他們還沒有為放閘做好準備,主要是擔心此舉會耗盡離岸市場的人民幣流動性。
最近幾個月來,由于跨境人民幣流動增多以及人民幣升值預期減弱,離岸人民幣市場一直在萎縮。最新的數據顯示,香港銀行系統2月份的人民幣存款規模較前月下降1.7%,至人民幣5,660億元,為連續第三個月減少。
知情人士稱,監管層之所以謹慎行事,還因為他們對資本流入可能給國內貨幣政策帶來的沖擊感到擔憂。
另一方面,中國正在慢慢放松對人民幣匯率和跨境資金流動的管制,以便趁美元和歐元黯然失色之際,探索擴大人民幣使用的途徑。
分析師們稱,增強中國企業的海外借款能力有助于中國向利率市場化邁進,因為離岸貸款的定價取決于市場供求。中國目前對存貸款利率實施管制。
匯豐控股駐香港的策略師Becky Liu表示,在起步階段采用有管理的配額制度應該會得到市場的積極評價,配額制度一方面能夠推動利率市場化和資本帳戶開放,同時在離岸人民幣存款基礎已經開始下滑的情況下,也有助于保持離岸市場的穩定。
中國從去年晚些時候開始采取了一系列新舉措來減少人民幣進出中國大陸的障礙,但人民幣距離完全自由兌換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中國已經推出了試點項目,允許海外投資者用境外籌集的人民幣資金購買國內的股票和債券,并允許中資企業使用人民幣進行境外投資。最近,上海市的官員表示,他們打算推出一個項目,允許海外基金公司在中國大陸籌集人民幣資金用于境外投資。另外,以人民幣進行結算的跨境貿易已經占到中國貿易總量的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