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財年,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赤字為1.299萬億美元,創下連續3年破萬億美元的紀錄。按目前收支狀況推測,未來10年美國新增財政赤字將在7萬億美元以上。2012財年前3個月,美國的財政赤字已達3217億美元。美國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約為15.29萬億美元,而美國公共債務總額卻超過15萬億美元。美國公共債務占GDP的比例已逼近100%。
經濟學理論認為,債務總額占GDP的50%左右為相對合理水平。當一國債務總額占GDP的比例超過90%,該國經濟增長將陷于遲滯。如果債務占GDP超過100%的話,存量債務的利息支出負擔將使削減財政赤字變得十分困難。
美國債務再次頂到了天花板,政府不得不再次申請提高債務上限,使之達到16.4萬億美元。否則到期債務就不能正常償還,紅利也無法正常支付,一些社會福利將難以為繼,甚至聯邦政府的運轉都得停擺。事實上,美國的債務總額長期以日均30多億美元的速度增加,正是受嚴重財政赤字和“借新債還舊債”的拖累,美國國債的信譽遭到了極大挑戰。
美國債臺高筑,成為美國乃至全球經濟復蘇和后續增長的嚴重障礙。美國政府非常清楚,嚴重的財政赤字和過高的負債上限,對本國經濟復蘇乃至世界經濟都會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民主與共和兩黨去年組成了減赤“超級委員會”。2011年11月,美國兩黨未能在規定期限內就未來十年削減1.2萬億美元的赤字達成協議。美國總統奧巴馬指責國會共和黨人是談判失敗的主要“絆腳石”,指出共和黨在對2%最富有的美國人增稅的問題上根本不愿意讓步。在減赤的問題上,兩黨的主要分歧在于,民主黨認為應該向富人征稅,并維持醫療保險等社會福利;但共和黨則堅決反對向富人征稅,反對政府增加開支。這種分歧實際反映了美國兩黨長期以來根深蒂固的理念之爭。美國民主黨在巨額財政赤字面前,主張削減軍費,得到美國公眾好評。如果美國無法切實降低赤字規模,其結果就是美元大幅貶值,通貨膨脹加劇,使世界經濟面臨新的沖擊;然而,在美國經濟復蘇尚不穩定的情況下,驟然降低政府開支,則可能導致經濟復蘇難以為繼,這也使得美國兩黨在削減赤字問題上爭論不休、左右為難。因大選臨近,兩黨都抱著各自的政治算盤不肯妥協,這一減赤“超級委員會”最終不了了之。
美國財政赤字之坑掘得越深,債臺就筑得越高。對于龐大的美國債務,應當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美國依然是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元仍是主要國際儲備貨幣,盡管標準普爾把美國債務前景從穩定下調為負面,但債券市場仍對美國處理債務的能力抱有信心。另一方面,盡管美國離希臘式債務危機還很遙遠,但其面臨的赤字和債務問題同樣很棘手:伴隨財政赤字高企,政府迫切需要開源節流,在多征稅的同時,大幅削減支出。美國如何償還外債和內債是全世界都在關注的問題,高筑的債臺不僅令美國面臨巨大挑戰,也給世界經濟和國際金融體系、特別是給眾多債權國的經濟增長埋下了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