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18日發布了最新一期《全球金融穩定報告》。
IMF貨幣和資本市場部門負責人維納爾斯(Jose Vinals)在4月18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份《全球金融穩定報告》有兩大關鍵信息:自去年9月發布報告以來,政策行動已經讓全球金融穩定有所改善;但當前的政策努力還不足以取得持久穩定,這是指歐洲以及其他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和日本。”
IMF預計,到2013年底,歐盟銀行業去杠桿化規模將達到2.6萬億美元(2萬億歐元),并將在未來兩年內減少歐元區信貸供給約1.7%。
因此,IMF在報告中呼吁政策制定者們加強監管,并迅速實施一系列全面政策來取得持久穩定,從而避免發生新的經濟倒退。
歐洲去杠桿化需避免經濟倒退
“目前為止,當前政策行動已經避免了一場‘信貸緊縮(credit crunch)’,但我們仍然預計大量信貸緊縮會拖累經濟增長。”維爾納斯表示。
本期《全球金融穩定報告》分析表明,到2013年底,大型歐盟銀行的合并資產負債表的縮減規模可能將高達2.6萬億美元(2萬億歐元),接近總資產的7%。據IMF估算,約四分之一的去杠桿化將通過減少貸款實現,其余則主要通過出售證券和非核心資產實現。但IMF稱這一估算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總體而言,IMF預計歐洲銀行業的上述去杠桿化過程可能會在未來兩年內讓歐元區信貸供給減少約1.7%。
在此背景下,IMF敦促歐洲政策制定者們迅速實施已商定的改革方案,并警告稱“避免發生新的經濟倒退至關重要”。
新興市場需警惕資本逆流
對于新興市場面臨的風險,最近的歐元區金融市場的穩定帶來了新興市場資本流入反彈。IMF認為資本流動的波動加劇,而流動方向具有高度不確定性。
報告稱,2012年以來,資產組合以及其他流入到新興市場的資本強勁反彈,很大程度上扭轉了2011年下半年的大幅下降。
但IMF警告,新一輪資本逆流可能會擴大銀行業去杠桿化的負面影響:“一旦資金突然流出新興市場,對信貸和GDP增長的影響將不容忽視。”
報告分析顯示,如果2009年~2011年間流入新興市場的凈資金額在一個季度內逆流出去的話,信貸增速將下降2%~4%,GDP增速將平均下降1.5%~2%。
維爾納斯表示,IMF建議各國在應對資本流動時要采取平衡的宏觀經濟措施。
沒有真正的無風險資產
在此前發布的報告第三章中,IMF就指出,金融危機以及對某些國家主權債務可持續性的擔憂提醒投資者,沒有哪種資產可以被視為真正的無風險資產。
報告發現,高度的不確定性、監管改革以及各中央銀行采取的危機對策將推高對安全資產的需求。然而在供給方面,債務被視為安全的發行國正在減少——IMF估計,到2016年安全資產的供給將減少約9萬億美元(占預計資產總額的16%).
需求上升而供給減少的態勢將導致全球剩余安全資產面臨價格上漲的壓力。因此,IMF建議監管規則設計應當靈活,并應根據國際商定的時間安排逐步分階段實施,以避免調整至新的安全資產價格的過程充滿變數或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