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層考慮推出更多“穩增長”措施之際,英國金融時報昨日的一篇報道顯示,今年4月末,銀監會剛發布一份文件,要求銀行在向鋼貿企業放貸時必須進一步提高警惕。
根據前述文件,銀監會要求,銀行務必精確評估出口下滑、國內房產和汽車需求疲軟對鋼材需求以及鋼鐵貿易企業經營的沖擊。
此外,銀監會警告,鋼鐵貿易商向銀行借款用于鋼鐵相關的業務——有時使用同一抵押品向不同的金融機構獲得多筆貸款。銀監會說,由于鋼鐵需求不足,它們拿借來的錢用于高風險投資,“這導致鋼鐵市場過度融資,隨著風險浮現,這可能使銀行遭遇大量壞賬,嚴重損害金融安全”。
據市場分析人士說,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期間,中國曾推出4萬億元救市政策。其間,不少銀行大量放貸,向經濟注入大量資金。而鋼鐵企業是2008年刺激方案的最大受益者。但正是由于匆忙擴張導致這些鋼貿企業負債過高,風險敞口過大。
“這(編注:上述文件)提醒人們,如果中國官方放松對金融業的監管,批準新一輪投資項目,風險可能突然爆發。”上述報道稱。
無獨有偶。此前也另有報道援引一位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士透露,隨著宏觀經濟下滑,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壓力日益增大,銀監會已經要求工、農、中、建、交五家大型商業銀行開展貸款五級分類自查工作。自查結果已經于5月底上報給監管機構。
“自查范圍包括五家大型銀行截至2011年末全轄境內各相關貸款五級分類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情況。”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此舉旨在充分暴露信貸風險,這從另外一個方面也說明,監管層對銀行資產質量的擔心。
所謂貸款質量的五級分類,即按風險程度將貸款劃分為五類: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后三種為不良貸款。
根據各大行的2011年年報,截至2011年末,工、農、中、建、交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分別為730億、870億、630億、710億和220億元,合計3160億元。
而截至2011年末,工行、建行、中行、農行、交行的貸款余額分別為7.8萬億、6.3萬億、6.3萬億、5.4萬億以及2.6萬億元,五家銀行貸款總規模合計約28萬億元,占中國銀行業貸款余額的半壁江山以上。
事實上,過去三年,隨著地方融資平臺等信貸問題升溫,有關2008年和2009年銀行大量放貸導致銀行資產質量堪憂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