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經濟數據不理想以及歐債危機的內憂外患下,中國經濟增長“破8”的擔憂日益上升,外資投行紛紛下調對中國的經濟展望,認為外部環境風險加大,國內持續疲弱的內需以及出口和投資將拖累中國的經濟增長。
繼此前摩根大通下調中國今年經濟增速至7.7%后,兩家外資投行宣布下調中國今年的GDP預測。德意志銀行下調中國今年GDP增長預測0.3%至7.9%,這是該行首次低于8%的預測。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二季度經濟疲軟和美國經濟前景的悲觀是導致其下調的主要原因,此外,該行還下調中國2013年GDP增長預測0.2個百分點至8.4%。
瑞信也把中國今年的增長預期從8%下調為7.7%。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員陶冬認為,企業利潤下滑,通縮抬頭以及投資速度放緩將導致中國經濟面臨未來幾年的疲弱增長,伴隨而來的是疲軟的信貸,疲軟的出口和疲軟的房地產周期,正在浮現的“通縮力量”可能導致名義GDP快速下降。陶冬認為中國經濟將很快失去動能,他說:“回顧歷史,幾乎每隔10年,中國就有一次自上而下的結構改革來釋放生產力。”
陶冬認為,要釋放中國的生產力,恢復經濟向上的動能,政府應該打破對銀行和公共事業的壟斷,開放服務業,放松對利率和匯率的控制。陶冬同時認為,政府的系列經濟刺激舉措可能令下滑風險趨緩,但是并不能提供可持續的向上動能。
花旗集團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表示,雖然目前花旗依然維持5月份做出的8.1%的經濟增速預測,但他同時認為中國全年經濟增速滑至8%以下的風險在上升。
沈明高指出,中國經濟二季度見底概率很大,增速將下滑至7.5%甚至更低,在經濟刺激政策的作用下,三季度經濟增速將有所反彈。他指出,如果歐債危機嚴重惡化,中國政府將愿意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以維持經濟增長。但在最壞的情況出現之前,中國政府將不會出臺特別的經濟刺激措施。
沈明高認為,短期看來,基礎建設仍是刺激經濟的主要方式,并預計中國政府下半年會適當增加財政支出。但他同時提醒因為美國存在推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的可能,因此中國也需要平衡內外部的經濟寬松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