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之內,東風日產、東風悅達起亞先后宣布大連工廠、鹽城第三工廠奠基;原定于7月投產的北京現代第三工廠也提前到6月底投產,同期東風本田第二工廠也將在7月投入使用;豐田也明確表示將繼續在中國開設新廠;北汽(廣州)汽車有限公司自主品牌乘用車技術改造項目開工典禮也在廣州增城舉行……如此種種,未雨綢繆,各占山頭遠不止大眾、通用這些老牌合資企業,而是全民皆擴產。業界專家提醒汽車企業,進行產能規劃要量體裁衣,不要盲目攀比。而眼下各大車企的瘋狂擴張,或讓“產能過剩”的警鐘提前敲響。
搶占山頭
大眾的佛山工廠、新疆工廠用意明顯,直指南方、西部市場;上海通用武漢工廠也直指東風腹地,如上所示利用建立新工廠開拓新市場的作法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東風日產大連工廠就是東風日產北上戰略的重要一步。“大連工廠的奠基,標志著東風日產北上戰略正式啟動。”東風日產總經理松元史明表示,希望新工廠建成后,東北地區的市場份額至少達到兩位數。
百萬輛級產能眾多
更多汽車企業的產能擴建是為了緩解產能瓶頸問題。此前,東風本田副總經理劉洪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第二工廠將于7月10日正式啟用,今年年產量將在5萬輛,加上第一工廠24萬至26萬輛的年產能,東風本田今年的產能將達到30萬輛的規模,此前備受困擾的產能瓶頸問題將得到有效緩解。
同時記者發現,伴隨新工廠的投產及奠基,現代集團旗下的兩個合資企業——北京現代和東風悅達起亞都將成為產能百萬輛級別的企業。北京現代整車工廠規劃產能40萬輛、發動機工廠規劃產能40萬臺,項目達產后,北京現代將產能提升至100萬輛。而上周奠基的東風悅達起亞鹽城第三工廠2014年正式投產后,首期產能為30萬輛,總設計年產能預計在73萬輛左右,最大產能預計將突破100萬輛,再加上之前兩個工廠43萬輛的產能,預計未來總產能將達到150萬輛級別。
此前,只有上海大眾、一汽-大眾、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奇瑞以及東風日產的產能超過或接近年產100萬輛左右的水平。
引發過剩擔憂
百萬級成為了各大汽車企業競相追逐的目標,但是截至2011年度銷量過百萬的乘用車企業就四家,分別是上汽通用五菱、上海通用、上海大眾、一汽-大眾。如今雨后春筍般出現的具備百萬輛級產能的汽車企業,再次引發業界對于“產能過剩”的討論。業界專家表示,汽車企業紛紛擴大產能,不乏部分存在盲目擴張的,目的是為了做到即使將來存在“有車無市”(產能過剩)的風險,也總好過“有市無車”(產能不足)的尷尬。另據畢馬威發布的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汽車閑置產能已相當于兩倍德國汽車市場的規模,預計到2016年,閑置產能還將上升至900萬輛。而眼下各大車企的瘋狂擴張,或讓“產能過剩”的警鐘提前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