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 7月10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逆回購操作,交易量500億元,期限7天,中標利率3.30%,較上周二大幅回落65個基點。業界專家認為,盡管央行剛剛降息,但出于穩增長的需要,央行未來仍有可能降準。
統計顯示,本周公開市場到期資金為負1000億元,其中票據到期110億元,正回購到期570億元,逆回購到期1680億元。分析人士認為,如果本周央行不下調存準,可能將繼續加大逆回購操作,以投放流動性。
但更多的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在央行超預期降息之后,央行仍進行大額逆回購,反應市場資金面偏緊的憂慮仍沒有解除,而且中標利率的下行凸顯央行全力支持銀行過渡利率市場化帶來的資金問題。考慮到資金面的現實情況,或倒逼央行在降息之后繼續采取降準措施以實現穩增長的目標。
自上周開始,央行便加大了逆回購的投放力度,7天與14天兩期限共釋放資金1880億元,加上央票與正回購到期370億元,市場實現凈投放資金共計2250億元,為連續第五周凈投放。
從逆回購利率來看,近兩周4次14天品種利率依次下滑,從6月26號的4.20%下滑到了上周四的4.00%。除去市場企穩的事實,央行也有主觀上壓制銀行間回購利率到季末前均衡位置的意愿。央行在公開市場的對沖操作較為有效地抑制了銀行間短期利率的上行,加之上周四繳準時點已過,因此銀行資金壓力將得以趨緩。
昨日,Shibor利率各品種均呈下跌狀態,顯示資金面略有緩和。然而,盡管央行通過連續大規模逆回購基本對沖了準備金補繳帶來的沖擊,但后續公開市場仍將面臨近千億的自然凈回籠,鑒于降息后資金利率依然偏高,則市場普遍預計,后續仍有降準釋放流動性的必要。
國泰君安認為,在逆回購到期影響下,未來兩周公開市場凈回籠規模均在1000億元左右。屆時央行或繼續滾動發行逆回購,或再度降準以應對7月整體資金投放不足的嚴峻挑戰。
分析人士指出,央行此次降息時點遠超市場預期,反映出目前穩增長目標或面臨考驗,而央行短時間內兩次降息也顯示出政策刺激力度之大、決心之強,貨幣寬松趨勢非常明確、未來仍將繼續,預計年內存準仍有2次左右下調空間,且不排除再度降息的可能性。
中金公司8日發布研報表示,預計2季度的經濟數據狀況很可能已經接近甚至跌破政策制定者的容忍度下限,因此進一步的穩增長政策有望出臺。同時市場資金面狀況也有望持續好轉,7月中后期降存準的概率依然存在,7月A股反彈可期。
投行美銀美林周二發布報告稱,預計中國下半年出口增速很可能降至8.0%以下,政府將祭出更多放松政策以抵消出口增長放緩和房地產固定資產投資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