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及全球多家主要央行寬松政策的推出,正幫助大宗商品市場從熊市中出現(xiàn)反彈。來自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數(shù)據(jù)顯示,在最近一周,美國對沖基金業(yè)者的大宗商品多頭倉位增幅創(chuàng)兩年多來最高水平。玉米、大豆及小麥等農產品成為這些機構最青睞的品種。
不過,有分析師認為,偏高的價格將阻礙需求。此外,不佳的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也令投資者對原油等商品的需求前景產生擔憂。瑞銀則建議,投資者應當買入黃金。
機構布局農產品期貨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最近一次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7月3日當周,美國18種大宗商品期貨和期權合約凈多頭倉位增加33%,至96.3447萬張合約。
根據(jù)湯森路透的數(shù)據(jù),對沖基金及其他大型大宗商品投資者向美國的能源、谷物與金屬市場投入約130億美元,規(guī)模為至少兩年來最大,他們增持商品凈多倉至超過770億美元。其中,對大豆、玉米、黃金與石油增持幅度最大,玉米凈多頭倉位增加33%,小麥凈多頭倉位則增加22%。
湯森路透的數(shù)據(jù)還顯示,就在五周前,對沖基金等資產管理業(yè)者持有的大宗商品倉位僅有560億美元,處年內最低水平。
盡管上周以來,追蹤24種原材料表現(xiàn)的標普高盛現(xiàn)貨商品指數(shù)有所下跌,但此前從6月21日觸及熊市區(qū)域以來,該指數(shù)累計上漲約10%。截至7月3日的當周,涵蓋19種大宗商品的湯森路透杰弗瑞CRB指數(shù)飆升7.3%,創(chuàng)下2009年8月以來最大周漲幅。
極端氣候成價格推手
在農產品期貨價格一路上行的背后,是投資者對極端天氣給產量帶來風險的擔憂。受干熱天氣影響農作物供應和美元走弱利好拉動,9日美國農產品市場玉米、小麥和大豆期貨合約價格全面上行,其中玉米漲幅超過5%。
美國中西部地區(qū)正經歷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干旱,這導致玉米作物枯萎,高盛此前宣布下調該國玉米產量預期。干旱同樣令不少投資者預計大豆將嚴重減產,刺激投資者當天大量買入大豆,有力拉動豆價。而俄羅斯黑海沿岸的洪水已令連接主要谷物出口地的交通系統(tǒng)受創(chuàng)。海外媒體分析認為,作為全球小麥主產區(qū),黑海地區(qū)小麥產量將下降,這將有利于美國小麥出口,支撐小麥期貨價格上行。
此外,洲際交易所的原糖期貨9日也收于兩個半月高點,巴西和印度等主要出產國的不利天氣狀況同樣為該類期貨的價格提供支撐。對極端天氣的擔憂也為阿拉比卡咖啡和可可市場帶來刺激。
不過,10日歐洲交易時段,美國玉米及黃豆等農產品期貨價格出現(xiàn)回落。“農產品當前無疑是大宗商品之王,但我預計這輪漲勢持續(xù)不了一個月以上,因為偏高的價格將開始阻礙需求,如果不是天氣因素的話,等夏季高峰一過,農產品就會開始降溫了。”Hackett金融服務公司總裁肖恩·哈克特表示。
大行看好黃金走勢
除了農產品,美國對沖基金還加倉了石油及黃金。不過,兩者的價格在10日早盤均表現(xiàn)疲弱。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9日暗示,在上周將基準利率下調至創(chuàng)紀錄低水平后,可能會考慮再次降息,這意味著決策者仍對全球經濟前景感到擔憂,這同樣令投資者擔憂商品的需求前景。
挪威政府9日在最后關頭下令介入石油工人罷工的勞資糾紛,海上石油工人隨即恢復工作。此舉緩解了市場對挪威石油業(yè)全面停工及歐洲石油供給大減的擔憂。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跌至99美元下方,紐約原油期貨盤中亦失守85美元。
不過,高盛同日表示,將維持三個月布倫特原油預估價在每桶120美元不變,稱全球經濟溫和增長將支撐需求。高盛稱,“考慮美國和歐盟進一步制裁導致伊朗原油供應減少,以及像當前挪威情況引發(fā)的風險,我們預計今年下半年原油仍將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
10日早盤,紐約黃金期貨價格亦小幅走跌,但在歐洲交易時段快速反彈。瑞銀9日發(fā)布報告認為,就未來3至6個月看,投資者應當買入黃金,賣出銅。瑞銀還稱,從3年來看,該行認為應當買入石油,賣出銅。
“我們仍處在冒險與避險的拉鋸戰(zhàn)中,”USAA貴金屬及礦業(yè)基金駐圣安東尼奧的基金經理丹·道伯表示, “這種情況將持續(xù)到經濟前景明朗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