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 中國首個被批準破產的農信社已正式進入司法程序。分析人士認為,在經濟下行,銀行不良貸款上升的情況下,農信社為代表的小型金融機構壓力很大,重組路上還會有后來人。
報道引述一位金融專家的話表示,相對落后地區的農信社或其他地方金融機構面臨規模相對較小,管理相對落后,而政府介入較深,區域道德風險較高等多方面劣勢。“(再度出現)破產倒是不一定,但會很困難。”他稱。
據新華社7月15日報導稱,2010年底,中國銀監會首次批準已停業多年的河北省肅寧縣尚村農信社實施破產;2011年8月,尚村農信社向河北省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遞交了破產申請材料。
已申報債權的債權人和破產管理人還包括農業銀行吳橋縣支行、北京銀行綠港國際中心支行等。
對此,專家表示,尚村農信社已走到破產這一步,重組已沒必要,但農行和北京銀行能重組還是要重組,這對當地政府和當地企業的信用重塑會有很大幫助。
報道分析稱,但并購重組并非易事。2008年金融危機美國銀行業破產潮創歷史新高,很多并購方入主后卻發現窟窿比之前預期的要大得多,反而深陷泥潭。1995年的海南發展銀行,在三年的時間內兼并了28家農信社,后因到期不能支付債務,在1998年6月被央行宣布關閉,停止其一切業務活動并進入清算階段。在海南發展銀行倒閉案中,政府成為了最后收拾殘局的人。
專家也坦言,收購重組真的很麻煩,時間漫長且審批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