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美國制造業活動連續第二個月萎縮,同時衡量企業未來活動的指標顯示制造業的低迷狀態將一直持續到秋季。
來自全球其他地區的制造業報告也同樣悲觀,企業和消費者信心因為歐洲財政危機和中國經濟放緩受到了極大打擊。
中國7月份制造業活動雖然擴張,但當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是去年11月以來的最差水平。歐元區制造業活動的下滑速度更是創下三年多來之最。
美國供應管理學會(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 簡稱ISM)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美國制造業PMI從6月份的49.7微升至49.8,位于榮枯分水嶺50下方。6月份是美國制造業自2009年7月經濟開始復蘇以來首次出現萎縮。
ISM報告的細節更是顯示未來前景不容樂觀。未交貨訂單減少,企業庫存大幅增加,衡量未來生產活動的重要指標--新訂單指數僅從6月份的47.8微升至48,暗示企業正在消化老訂單,但接不到多少新訂單。
出口連續第二個月下滑,之前表現一直不錯的就業指數從6月份的56.6大幅降至52,說明企業雖然仍在招人,但它們擔心按照現在的形勢發展,未來是否真的需要額外人手。
負責ISM制造業調查的Bradley Holcomb表示,全球經濟放緩開始對制造業產生影響,沒有跡象顯示未來幾個月制造業的不景氣狀況會發生重大改變。
中國7月份官方制造業PMI從6月份的50.2降至50.1,連續第三個月下滑。韓國7月份制造業PMI從前一個月的49.4降至47.2。澳大利亞7月份制造業活動萎縮至三年新低。
歐洲工廠萎靡不振已經有了一段時間。Markit Economics公布,歐元區7月份制造業PMI從6月份的45.1降至44,最大經濟體德國的新訂單指數降幅創歐元區之最。
ISM的調查發現,市場對美國產品的需求減弱正在影響美國出口。但Pierpont Securities的經濟學家Stephen Stanley指出,美國制造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11月大選前財政、稅收政策的不確定性。
雖然制造業對美國經濟的拉動作用也不再像三年前經濟剛剛復蘇時那么明顯,但住房市場等一些重要行業近來的表現已有改觀,不過消費者和企業總體開支仍令人失望。就業市場維持疲軟,但已經不像幾個月之前那樣快速惡化。
人力資源服務公司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 Inc. (ADP)周三發布的全美就業報告顯示,7月份私營部門就業人數增加163,000人,遠高于經濟學家的預期。涵蓋政府員工的美國官方非農就業數據將于周五發布,接受道瓊斯通訊社(Dow Jones Newswires)調查的經濟學家預計,7月份非農就業人數增加95,000人,增幅高于6月份的80,000人,但仍不足以拉低失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