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輪胎特保措施將于9月按期終止”的聲明,讓困擾山東輪胎行業整整3年的貿易壁壘宣告結束。然而,雖然美國市場再次向輪胎大省山東打開大門,但由美國大選帶來的貿易摩擦隱患以及歐盟市場的外貿門檻提高,讓未來的山東輪胎出口依然挑戰重重。
不論是輪胎產量還是產值,山東都是當之無愧的輪胎第一大省。但2009年9月11日美國將輪胎進口關稅稅率從原來的4%調高為最高35%。“對我省的三角、玲瓏、雙星輪胎企業影響顯而易見。”省橡膠行業協會理事長張洪民介紹,其中玲瓏輪胎當年就停止了對美出口。
面對美貿易壁壘,輪胎企業不得不轉變外貿方向,青島海關數據顯示,“特保案”后,山東輪胎企業對美出口明顯下降,但對伊朗出口增長120%。2011年我省對歐盟出口輪胎同比增長36.5%,占全部輪胎出口量的40%,歐盟取代美國成為我省主要的輪胎出口市場。
張洪民分析,“懲罰性關稅的取消,為山東輪胎企業重返美國市場再次打開大門,美國的訂單會增加,我省輪胎出口利潤也將大幅提升。
不過,這并不能讓山東輪胎企業松氣,6月22日,哥倫比亞對中國輪胎啟動了反傾銷調查。而歐盟也將在11月實施輪胎標簽法,屆時在歐洲銷售的所有輪胎必須標示滾動噪音、抓著能力等功效數據,由于我國的生產標準、檢測手段和技術規范尚未和歐盟接軌,眼下相當多的輪胎產品無法達到歐盟標準。
而且,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鄧雅俐也指出:“目前美國正處于總統大選的敏感時期,不排除出于政治競選的目的再次發起對中國的貿易摩擦,也就是說,中國輪胎企業重新回歸美國仍然存在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