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央行延續了上周開啟的28天期逆回購,并且交易量擴大至550億元,中標利率持平在3.60%,同時開展7天期逆回購200億元,中標利率仍為3.35%。央行連續13周在公開市場上開展逆回購,創下10年來逆回購“放水”連續時間最長的記錄。季末因素和中秋國慶長假導致的資金壓力將進一步緩解。而此前持續了12周的14天逆回購近兩期都沒有開展。
值得注意的是,9月13日,央行近十年來重啟28天期逆回購。當天央行開展28天期逆回購200億元,中標利率為3.60%,7天期逆回購350億元,中標利率3.35%。
“這是一個突破,說明逆回購已經成為央行調節流動性的常規手段。”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范建軍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28天期逆回購早就應該發,7天和14天逆回購期限太短。這也是一個嘗試,央行在資金定價問題上考量利率曲線的設定,是推動長期利率市場化的過程。
9月份由于月末、季末因素和中秋國慶長假疊加,市場跨月資金的需求會比較大,現金占款增加會加大銀行的資金壓力。范建軍認為,逆回購期限加長跟這些因素密切相關,未來央行還會頻繁地開展逆回購操作,而且月末財政支出會增加很多,這些都會緩解市場資金壓力。
不過由于逆回購到期回籠資金850億元,18日全國銀行間市場拆借中心隔夜同業拆放利率上漲了20.67個基點,至2.9217%;7天期拆放利率和回購定盤利率均有所下跌。盡管13日逆回購550億元,但周五到期的逆回購量更大,貨幣市場資金會顯得偏緊。全國銀行間市場拆借中心多數品種資金利率小幅上漲。而且到了季末,各大銀行融出資金的意愿和規模都會下降。
據統計,本周公開市場到期逆回購為1400億元,央票和正回購到期僅為60億元,所以加上18日的750億元逆回購,本周資金缺口仍有590億元。而上周公開市場凈回籠資金80億元,是央行連續第三周在公開市場凈回籠資金,不過比前兩周大幅縮量。
9月13日之前,央行逆回購主要是期限較短的操作,28天和91天期等長期限逆回購總是詢而不發。分析認為,央行貨幣政策工具操作已經非常嫻熟,通過逆回購不斷釋放和補充流動性,貨幣市場流動性已經比較充裕。
此外,央行9月18日發布公告表示,招標為期3個月的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400億元。這一舉措也有助于緩解本月的資金壓力。
通過央行不斷滾動開展逆回購調節市場流動性,多數專家和市場市場機構對降準的預期已逐漸消退。范建軍說,當前貨幣政策已經基本到位,流動性已經能夠滿足需要,9月份降準已經不太可能了,除非未來逆回購到期量達到四五千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