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普華永道發布的報告,今年上半年,全球汽車行業的并購活動同比減少,交易總次數為264起,披露的交易總金額為106億美元,與去年上半年交易303起、總額達188億美元的活躍表現形成鮮明對比。
歐債危機給并購市場蒙上陰影,但也帶來獨特機遇
并購市場疲軟主要是受到歐洲債務危機的影響,而之前不管是作為收購方還是被收購方,歐洲曾是歷史上汽車行業并購活動最為活躍的地區。當前的歐債危機和隨后的緊縮政策極大地影響了汽車行業,導致歐洲今年上半年的新車注冊量下滑了6.3%。普華永道Autofacts 預計歐洲2012年的總銷量將下滑7.3%至1260萬輛,較2007年巔峰時期減少將近340萬輛。與美國不同,歐洲(輕型車市場)未能進行合理的生產布局,現在僅在汽車制造商層面就有近580萬輛的產能過剩。在忙于應對這些挑戰的過程中,歐洲戰略買家的胃口以及可用于并購的資源已經不可避免地縮水。
這些挑戰也使歐洲的資產和在歐洲有較大業務的公司面臨較大的風險。在當前歐洲的經營環境下,這些風險可能制造有利的并購機會,促使未來12到18個月針對技術和市場的境內并購活動增加。
北美買家跨境并購活躍,亞洲內部并購多
與歐洲不同的是,北美汽車業在2008至2009年的經濟衰退中已經經歷了大規模的重組,如今正在吸引更多的投資。北美汽車業也不斷產生高額利潤,為戰略買家實施并購提供有力的財務支持。事實上,全球并購活動中,北美買家的比例已從2010年的20%提升至2012年上半年的26%。同時,在跨境并購中,他們也是表現最突出的。今年上半年全球46起跨境并購中,北美買家占了16起。
2012年上半年全球汽車業并購活動最活躍的地區是亞洲--共98起,占全球并購數的三分之一以上。不過,這98起交易中,多達86起為亞洲區域內并購。隨著中國與印度的國內銷量增速放緩,這兩國市場的買家可能通過并購擴大國內銷量。他們也可能去并購一些技術型企業,以期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同時也在國內市場上抵御外資企業。
位于上海的普華永道亞太區汽車行業服務負責主管合伙人Thomas McGuckin 表示,“由于中國的汽車市場日趨復雜和成熟,中國汽車企業有機會提高國際知名度,并進入新的市場。并購還可以帶來重要的戰略利益,如獲得先進技術、工程與工藝能力,以進一步提高及增強競爭力”。
零部件領域并購多集中在底盤和動力總成系統
雖然上半年汽車行業各領域的并購活動都同比有所減少,不過“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領域的并購交易數是下滑幅度最小的--僅下滑5%,而“汽車生產商”與“其它(包括售后市場、零售、維修、金融服務等)”的下滑幅度分別達到19%和21%。普華永道最近一份關于供應商整合的報告也預測,零部件供應商并購將持續下去,尤其是底盤和動力總成系統的,因其所含零部件層級較多,且這類供應商的潛在買家眾多,故成為零部件領域并購的焦點。
財務買家比例下降
與2011年上半年相比,今年上半年汽車業并購交易市場中,財務買家與行業買家的并購活動均放緩。然而,財務買家在汽車業并購總數中所占的比例下降至22%,為2008-09年經濟衰退以來的最低水平。
與整個并購趨勢類似,財務買家的活動主要集中于零部件供應商,在這一領域達成的交易量占其交易總量的55%。這是自去年財務買家開始關注汽車業的“其它”類并購后,發生的一次顯著變化。從地區的角度來看,財務買家在從歐洲轉移至美國等經濟和運營環境更為穩定的市場。
未來并購市場展望
普華永道對未來全球汽車業的并購活動依舊看好,這主要是基于全球汽車業仍處于發展中,預計2012至2018年汽車市場將新增3000萬輛。同時,考慮到技術變革及行業分化加劇,并購可能仍是一項重要的戰略選擇,只是并購活動增多的時間點還不明確。
盡管如此,由于歐債危機尚未得到解決,金融市場仍令人擔憂,未來全球汽車業并購活動是否能夠繼續增長將取決于以下條件:
-- 歐債危機能否得到成功解決;
-- 美、日等發達國家的經濟能否得到強勁復蘇;
-- 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能否恢復較快增長。
要預測上述宏觀經濟變動的時間表,幾乎是不可能的。不過普華永道認為未來6到12個月仍然充滿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