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昨日發布的11月金融數據顯示,當月社會融資總量1.14萬億元,這也意味著該指標今年將創出歷史新高。其中,11月人民幣貸款新增5229億元,落于市場預期范圍內,顯示新增貸款平穩增長的勢頭不變。但企業中長期貸款卻讓市場跌破眼鏡——11月的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中,中長期貸款凈減少31億元,這是多年來所罕見的。
今年前11個月,社會融資總量已達14.15萬億,即使不包括12月份的增加值,也已經創下單年增長的歷史峰值,顯示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很強。
針對目前企業中長期貸款出現異常,光大銀行首席宏觀分析師盛宏清認為,并不能據此判斷實體經濟出現了問題。反而,這從一個方面說明債券對中長期貸款起到了替代作用,社會融資結構改善,直接融資比重上升。交行金融研究中心則認為,上述現象可能有短期因素的擾動,需進一步觀察,預計全年新增貸款預計8.2至8.5萬億。
在貨幣供應量方面,11月廣義貨幣(M2)和狹義貨幣(M1)的增速雙雙回落,但是M2的增速為13.9%,仍然維持在年初制定的14%的目標左右。
交行金研中心認為,回顧過去幾個月的數據,M2的增速逐步向年初制定的14%的目標靠攏,10月份為14.1%,11月則為13.9%,顯示貨幣政策對貨幣總量的調控有效,市場認為到今年末M2增速實現目標值的可能性很大。交行金研中心預計,在外圍流動性寬松格局下,未來資本可能加大流入力度、外匯占款有一定程度回升,加之12月財政存款大量下放的影響,年內降準的必要性下降。
今年前11個月,社會融資總量已達14.15萬億,即使不包括12月份的增加值,也已經創下單年增長的歷史峰值,顯示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很強。
針對目前企業中長期貸款出現異常,光大銀行首席宏觀分析師盛宏清認為,并不能據此判斷實體經濟出現了問題。反而,這從一個方面說明債券對中長期貸款起到了替代作用,社會融資結構改善,直接融資比重上升。交行金融研究中心則認為,上述現象可能有短期因素的擾動,需進一步觀察,預計全年新增貸款預計8.2至8.5萬億。
在貨幣供應量方面,11月廣義貨幣(M2)和狹義貨幣(M1)的增速雙雙回落,但是M2的增速為13.9%,仍然維持在年初制定的14%的目標左右。
交行金研中心認為,回顧過去幾個月的數據,M2的增速逐步向年初制定的14%的目標靠攏,10月份為14.1%,11月則為13.9%,顯示貨幣政策對貨幣總量的調控有效,市場認為到今年末M2增速實現目標值的可能性很大。交行金研中心預計,在外圍流動性寬松格局下,未來資本可能加大流入力度、外匯占款有一定程度回升,加之12月財政存款大量下放的影響,年內降準的必要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