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9月以后,自主品牌的主力軍奇瑞、吉利、長城、比亞迪的銷量一路高歌猛進,并在11月達到了巔峰狀態,兩組數據似乎也反映了自主品牌的現實情況。
乘聯會數據顯示,11月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創新高,自主品牌狹義乘用車批發銷量的市場占有率達35.1%,而廣義乘用車市場占有率也升高到42.6%。而中汽協數據顯示,11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車銷售63.86萬輛,環比增加9%,同比增加11.9%。
不可否認,自主品牌在年初市場份額“節節敗退”以后,做出了一系列補救措施。奇瑞放棄多品牌戰略、吉利調整品牌分管、比亞迪嚴抓質量標準……這些都是自主品牌反彈的基礎。
但是,另一個不可否認的現實是,日系車企自9月釣魚島事件以來,銷量處于全面萎縮的狀態。而最近的一系列跡象和業內觀察發現,日系車的銷量正在逐步回升。這就讓筆者不禁擔心,自主品牌銷量的走強能持續多久?
從中汽協公布的最新數據不難看出,自主品牌今年的整體情況并不容樂觀。在傳統的轎車領域,今年前11月自主品牌車型沒有一款進入前十。1至11月,銷量排名前十位的轎車品牌依次是:凱越、福克斯、賽歐、朗逸、帕薩特、捷達、科魯茲、寶來、悅動和桑塔納。
同時,在9月、10月這兩個月日系品牌轎車銷量受到極大影響的情況下,仍然沒有一款自主品牌轎車入圍,反而是被德系、美系、韓系繼續瓜分市場。
即便是處于生命周期末端的桑塔納,在今年前11個月里仍然銷售了19.15萬輛。而自主品牌曾經“紅極一時”的比亞迪F3已經不見蹤影,代替車型速銳也并未成氣候。
在年底的各派系車企“廝殺大戲”即將上演之際,日系車卷土重來,德系車強勢擴軍、韓系車持續走強,自主品牌的銷量還能持續走強嗎,至少筆者并不這么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