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6日發布的《2012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披露,我國經常項目順差占GDP比值降至2.6%,為8年來最低水平。
報告稱,2012年我國經常項目總順差2138億美元,同比增長6%,與同期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6%,較2011年下降0.2個百分點。
這是我國經常項目順差占GDP比值8年來的最低水平。資料顯示,經常項目大額順差是我國2005年以來才有的現象。2005年至2009年,在美國房地產和金融泡沫推動下,全球經濟增長加快,全球貿易順差及美國貿易逆差均出現大幅增長。其間,我國貿易順差不斷上升。2005年,我國經常項目順差占GDP比重一舉躍過4%標準線,達5.9%,并在2007年一度升至10%以上。次貸危機爆發后,我國經常項目順差占GDP之比逐年下降,2010年回落至4%,2011年進一步降至2.8%。
項目順差占GDP的比值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一國國際收支平衡狀況。國際上將經常項目差額控制在GDP4%以內視為國際收支平衡的重要指標。這一比值的不斷回落,表明我國國際收支水平的持續改善,以及與外部經濟的日漸平衡。
“我國經常項目收支繼續保持基本平衡,資本和金融項目呈現凈流出。”央行這份報告稱。
數據顯示,去年我國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1173億美元,2011年則為順差1861億美元。外匯儲備增長大幅放緩,國際收支口徑的外匯儲備資產僅增加987億美元,同比少增74%。
經常項目順差占GDP比值的下降,將極大減緩人民幣升值壓力。理論上來說,本幣升值往往與貿易盈余相關,從歷史上看,人民幣升值壓力最大的時期,恰恰正是經常項目順差占GDP比值最高的時期。
分析人士認為,經常項目順差占GDP比值的下降也一定程度上表明人民幣日漸行進到均衡水平位置。
“人民幣匯率已經不具備大幅升值的空間,預計今年人民幣匯率會繼續保持雙向波動、小幅升值的運行格局。”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
去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走升態勢明顯趨緩。數據顯示,2012年年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2855元,比上年末升值154個基點,升值幅度僅為0.25%。而自2005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至2012年年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31.68%
連平同時認為,隨著經濟增速小幅回升,在全球流動性泛濫的背景下,2013年可能面臨一定程度的資本流入壓力。
報告稱,2012年我國經常項目總順差2138億美元,同比增長6%,與同期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6%,較2011年下降0.2個百分點。
這是我國經常項目順差占GDP比值8年來的最低水平。資料顯示,經常項目大額順差是我國2005年以來才有的現象。2005年至2009年,在美國房地產和金融泡沫推動下,全球經濟增長加快,全球貿易順差及美國貿易逆差均出現大幅增長。其間,我國貿易順差不斷上升。2005年,我國經常項目順差占GDP比重一舉躍過4%標準線,達5.9%,并在2007年一度升至10%以上。次貸危機爆發后,我國經常項目順差占GDP之比逐年下降,2010年回落至4%,2011年進一步降至2.8%。
項目順差占GDP的比值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一國國際收支平衡狀況。國際上將經常項目差額控制在GDP4%以內視為國際收支平衡的重要指標。這一比值的不斷回落,表明我國國際收支水平的持續改善,以及與外部經濟的日漸平衡。
“我國經常項目收支繼續保持基本平衡,資本和金融項目呈現凈流出。”央行這份報告稱。
數據顯示,去年我國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1173億美元,2011年則為順差1861億美元。外匯儲備增長大幅放緩,國際收支口徑的外匯儲備資產僅增加987億美元,同比少增74%。
經常項目順差占GDP比值的下降,將極大減緩人民幣升值壓力。理論上來說,本幣升值往往與貿易盈余相關,從歷史上看,人民幣升值壓力最大的時期,恰恰正是經常項目順差占GDP比值最高的時期。
分析人士認為,經常項目順差占GDP比值的下降也一定程度上表明人民幣日漸行進到均衡水平位置。
“人民幣匯率已經不具備大幅升值的空間,預計今年人民幣匯率會繼續保持雙向波動、小幅升值的運行格局。”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
去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走升態勢明顯趨緩。數據顯示,2012年年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2855元,比上年末升值154個基點,升值幅度僅為0.25%。而自2005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至2012年年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31.68%
連平同時認為,隨著經濟增速小幅回升,在全球流動性泛濫的背景下,2013年可能面臨一定程度的資本流入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