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央行總裁即將換人之際,央行官員考慮讓政策更加靠近量化寬松,希望由此滿足首相安倍晉三的要求。
熟悉日本央行想法的消息人士稱,由于許多人認為降息的效應下降,央行將轉向擴大資產負債表的做法。目前利率已處于極低水平。
這種轉變將導致央行更加接近把購買較長期債券納入其政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其持續到2006年的五年量化寬松行動的翻版。在上次量化寬松中,央行向經濟挹住了大量資金。
“日本央行當前政策仍是控制利率。把政策重心轉向擴大資產負債表,將給政策選項帶來許多可能性,”其中一名消息人士稱。
這兩種手段的區別不大,因為日本央行現有的政策工具——規模達101萬億(兆)日圓(1萬億美元)的資產購買和借貸計劃,同樣會擴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日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三分之一,比重超過歐美央行。
但支持者認為,通過資產負債表擴張來衡量央行行動,更有可能讓日本最終擺脫過去20年變得根深蒂固的通縮心理。
支持者表示,如果公眾能夠很容易考量日本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的擴大,那么就更容易讓他們信服央行重振經濟的努力。
他們認為另一方面,試圖進一步壓低已然很低的利率水平,現在效果有限。
日本央行指標利率已經處在0-0.1%區間內。10年期日本公債收益率(殖利率)也只有0.6%。
選項
安倍要求日本央行祭出更加大膽的舉措,來幫助日本經濟擺脫通縮。1月日本央行同意采用2%的通脹率目標。
在日本央行領導人變動之前,擴大資產負債表規模僅是央行官員內部研究的幾個方案之一。一些人仍主張堅持進一步小幅下調利率,例如,取消0.1%的貨幣市場利率下限。
外界普遍期待,日本央行將采取更加有力的行動來重振長期低迷的經濟。但只有在未來幾周新任總裁和幾位副總裁就職之后,日本央行九人貨幣政策委員會才會決定如何滿足這一期待。
“一切尚未有定論,但可能要跳出固有思維模式,”另一位鑒于事件敏感性而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表示。
但擴大資產負債表規模的可能性很大,因為這符合安倍提名的日本央行高官所支持的經濟再通脹政策。這幾名被提名者認為,更加大力地印鈔將給經濟帶來心理上的提振。
“最初日本央行可能試圖對當前的資產購買計劃進行微調。但這不足以滿足市場和政界人士的期望,”NLI基礎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Yasuhide Yajima表示。
“關鍵是設定一個更加簡單的目標和政策框架。”
工具
日本央行擴大資產負債表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買入較長期政府公債。
2001-2006年實行量化寬松計劃期間,日本央行買入較長天期債券。但其向經濟注入的大部分資金都是通過短期貨幣市場操作進行,這是一種風險較小的選項。
根據當前的資產購買和放貸工具,日本央行買入存續期不超過三年的政府公債,因為其希望推低企業的借款成本,而許多企業的投資周期都是三年。
日本央行買入長期政府公債,其中包括存續期長于三年的公債,此舉有別于貨幣政策,被視為向市場提供長期資金的定期市場操作。
日本央行目前對此加以區別,因為出于放寬貨幣政策的目的而買入長期政府公債,對其政策操作的束縛時間可能要長于其希望的情況,且會增加未來退出超寬松貨幣政策的難度。
消息人士稱,現在的一種想法就是,日本央行可以選擇合并兩個計劃,加大買入較長期公債的力度,然后為公債持有總量及資產負債表規模設定新目標。
“若日本央行希望更加側重擴張資產負債表,那么則有這種可能性,”另一位消息人士指出。
提倡者
央行中許多人士,包括即將卸任的央行總裁白川方明在內,都懷疑這樣的貨幣政策能否影響民眾心態,因此他們并不認為政策轉變將能提高通脹預期。
白川方明的懷疑態度使得日本央行牢牢專注在利率政策上,而不是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規模上,即便全球金融危機后政策利率已被降至接近于零。許多央行人士曾表示,當前的日本央行政策旨在壓低企業借款成本,而非改變民眾心態。
安倍提名亞洲開發銀行(ADB)總裁黑田東彥出任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是積極政策行動的倡導者。他的提名聽證會將在周一舉行。
另一位被提名出任副總裁的巖田規久男,同樣主張日本央行透過積極擴大其資產負債表,將能提振通脹預期并促使企業增加支出。
他在1月接受路透專訪時表示:“日本企業手上有大量的額外現金,因為當通縮時,即使企業保有資金,而不花在資本支出上,現金的價值也不會減少...如果日本央行可設法提高通脹預期,那么這些大量的現金就會更多被投注在資本支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