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最新研究報告預計,今年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將保持溫和增長,增速在5%以上,略高于去年;而亞洲港口市場增速將重回7%以上。
報告認為,2013年,全球新一輪貨幣寬松政策及產業扶持計劃陸續推出,各國交通設施、房地產等基礎性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強,以及東盟、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等區域合作深化等一系列舉措將有效提振港口業,預計今年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與集裝箱吞吐量將保持溫和增長,增速均在5%以上。
其中,歐洲港口在經濟回暖帶動下有望止跌回穩,但增幅有限,仍將低于3%;美洲及非洲地區隨著國際貿易量緩慢復蘇和港口產能提升,吞吐量增速將有所提高;而亞洲港口在新一輪內需刺激政策作用下,增速將重回7%以上。此外,國際集裝箱吞吐量仍將保持穩定低速增長,但增速較2012年相比會有所加快。
報告認為,2013年煤炭、鐵礦石等干散貨的吞吐量需求將小幅回升,但由于庫存高企大宗商品價格有可能面臨下行壓力,同時中國和亞洲地區經濟走強也將推動大宗商品價格,因此全年港口干散貨吞吐量仍將有明顯波動。而中東和北非的緊張局勢為石油市場增添了更多不確定,與去年基本持平概率較大。總體而言,未來全球港口經營狀況將有所改善,尤其是新興經濟體國家港口發展將更為迅猛。
隨著經濟、貿易中心和航運中心的東移,中國以及東南亞的經濟貿易發展迅速,近年港口投資力度十分龐大,使得產能突飛猛進,部分地區出現結構性產能過剩現象。因此,未來碼頭建設投資的熱點區域將逐漸由亞洲開始向拉美、中美和非洲轉移。
2012年是全球港口業深度調整的一年,受累于全球經濟環境持續惡化,國際貿易量、海運量增速下調,全球港口生產經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全球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增幅不足5%,歐洲港口甚至趨于零增長邊緣。
2012年中國寧波-舟山港超越上海港,以年貨物吞吐量7.44億噸成為全球最大的港口,而上海港屈居第二位,全球前十大港口仍有七個來自中國.上海港仍保持全球最大集裝箱港口,但因外貿影響箱量增長受限,在箱量絕對值上與排名第二的新加坡差距進一步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