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9日公告顯示,9日央行以價格招標方式發行了2013年第一期央行票據,發行量為100億元,期限為3個月。
這是在終止了17個月后央行在公開市場上再度重啟央票發行。上期央票發行要回溯至2011年12月27日,當日央行發行了40億元的1年期央票。當時我國貿易順差維持低位,外匯占款不斷萎縮,此后央行一直以正、逆回購交替的方式來靈活調節流動性。
此前央行在8日向市場進行了央票的詢量,引起市場警覺。不少人士擔心央票重啟或是央行在向市場發出政策收緊的信號。
分析人士認為,由于央票期限最短3個月,最長達3年,與正回購相比期限相對較長,因此具有深度、長期鎖定流動性特點,此次央票重啟意在調節資金,并不意味著貨幣政策的收緊。
“短期回購工具有一定弊端,如到期量會越滾越大,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影響市場預期。此時重啟央票,是央行對流動性調控的修復,不宜視為政策的從緊。”聯訊證券宏觀分析師楊為教認為。
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也認為,此次央票重啟并非是貨幣政策收緊的信號,更多地體現出央行應對熱錢流入、對沖流動性的態度。市場預期,受人民幣升值、熱錢持續涌入等因素影響,未來央票發行或將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