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車管部門監測的數據顯示,2013年1~4月,5米以上公路客車共銷售47487輛,約占總體客車銷量的70%左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1~4月,公路客車銷量比去年同期減少2456輛,降幅為4.92%,這是近5年來第一次出現負增長的情況。
多重原因致銷量下滑
為何出現負增長?筆者認為,這與市場環境有直接關系。
國家宏觀政策趨緊,銀根緊縮,政府為了抑制通脹、控制貨幣流量,造成商業銀行貸款的門檻很高,使得依靠貸款購買公路客車的目標客戶購買能力受到了很大限制。另外,2011、2012年公路客車增幅較大,很多客運公司都提前花完了2013年的購買指標,透支情況比較普遍,勢必影響2013年1~4月的公路客車市場。
除此之外,國家為了控制房地產市場,在今年2月底出臺了“國五條”,使得房價不但沒有下降,還出現了暴漲,讓很多投資公路客運的用戶突然改變了投資方向:把購車的資金投入到來錢較快、獲利較多的房地產市場,這樣必然影響公路客車市場的銷量,直接表現就是公路客車銷量的減少。
此外,旅游市場運力過剩同樣影響了公路客車的銷量。根據統計,今年1~4月,外出旅游的人次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遠未達到公路客車市場運力的提高。目前,已有很多區域市場表示,兩年內不再審批任何新旅游客運公司,運管部門也將對區域旅游客運市場采取總量控制、協調發展策略,這是旅游市場運力過剩的一個縮影。
旅游市場運力過剩還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一是游客減少,需求下降。二是旅游業的結構調整。以海南省為例,海南明確提出將加快推進旅游車公司化改造工作步伐,通過并購、參股、聯合等多種方式,對現有旅游車公司以及未滿經營期的掛靠車輛進行整合,組建大型旅游客運集團。三是來自于公路客運車輛的沖擊。從今年春節開始,法定假日期間國家取消了對小型客車(7座以下)過路過橋的收費,使得很多家庭和團體開小車出行。另外,火車提速和鐵路客運專線多樣化,使得大批公路客車面臨停運或轉線。因此,向旅游市場延伸成為趨勢,這也直接增加了客車旅游市場的負擔。
在成本上,由于油價漲多跌少、國家對物價和車票票價實行制約,因此,公路客車市場的營運成本增加。加之受到鐵路競爭的威脅,公路客車的競爭優勢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因此,公路客車市場必然會受到擠壓。當然,雖然今年出口市場增長較大,增幅達到30%以上,但相對去年同期的增幅還是少了很多,尤其是公路客車領域出口較少,因此必然影響整體增幅。
除此之外,作為公路客車組成的重要部分——臥鋪客車,1~4月出現了大幅度下降。如今,臥鋪客車基本退出公路客車市場,這在以前是沒有出現過的。此外,有很多公路客車企業把原來生產公路客車的精力和資源集中到近年火爆的校車生產上,這從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公路客車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