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結束走勢振蕩的一周,許多策略師如今預期美元即將啟動醞釀已久的持續數年的漲勢,這對新興市場來說是令人不安的征兆。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FED)目前公開討論開始結束大規模印鈔計劃,導致各地股市和債市本周劇烈波動。
甚至對美聯儲透過削減購債計劃,降低向國內及全球經濟挹注美元規模的預期,已經促使幾位策略師大幅上調長期美元匯率預估。
許多分析師因此擔心西方向新興市場的投資流“戛然而止”,這種場景在1997/98年亞洲、俄羅斯和拉美貨幣危機爆發期間最為突出,但在2008/09年末的信貸危機高峰時期再次上演。
1990年代市場崩盤時美元漲勢持續多年,投資者重新轉投美國。
利多美元的因素數月來一直在增加--美國經濟成長率超過西方其他國家、樓市復蘇日趨穩固、國內頁巖氣相關能源的價格更加低廉且其貿易逆差可能收窄,就連美國一些產業重新落戶國內也經常被提到。
但只要美聯儲印鈔舉措打壓美元,這些有利因素迄今仍不能提振美元匯價。如果阻力的強度現在有所減弱,那么美元上漲或許也就指日可待了。
“不論美股如何波動,我們并不認為形勢將更加利好美元延續靚麗表現,”花旗新興市場策略師Luis Costa表示,并降低在此期間對某些新興市場債券的超配建議。
匯豐策略師David Bloom調高對年末美元匯率預估,其認為全球低通脹率環境下,各國央行或許會加入“貨幣戰”,通過降息或直接拋售貨幣來拉低本幣,以抵消遲滯的經濟成長。
隨著國內經濟回升,美元現在能夠消化全球其他國家令本幣貶值舉措的影響。
“我們認為現在的形勢利多美元,”他說,并稱在美國當局覺得有必要加以抵制前,美聯儲采取的任何反方向舉動,都將推動美元大幅升值10%或更多。
**是利多還是利空**
如果現在大家都看好美元走勢會上行,那么為什么大家對新興市場感到不安呢?舉例來說,出口股在本幣貶值下出現釋然性上漲,帶動土耳其和南非股市本周均沖上紀錄高位。
更廣泛的擔憂在于,10年來驚人的投資資金流入新興國家,一些人估計自2004年以來約有8萬億美元,這端賴于過去10年大宗商品進入了“超級循環周期”以及新興市場貨幣兌美元長期不斷的升值。
舉例來說,美聯儲經通脹調整及貿易加權計的美元指數,在過去10年已下跌了逾25%。
但如果大宗商品價格長期飆升及美元貶值的情況都來到一個長期轉捩點,那么對新興市場的投資步調可能也會有所轉變,在高達80兆美元的全球民間退休金、保險和共同基金中,仍有近半數是在美國。
更有甚者,最近涌入新興市場的投資者一直進軍債市,多數債市是以當地的貨幣計價,而且其收益率接近紀錄低位。
摩根大通估計,單是去年新興市場售出的新公債和公司債總計達到創紀錄的4,110億美元,較2011年高出約30%。
這再加上當地貨幣兌美元貶值,以及未來幾年美債收益率走揚,可能嚴重擾亂這些投資的計算,尤其是這段期間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其經濟成長率相對于美國呈現放緩。
巴克萊在其題為“新興市場坐如針氈”的研究報告中表示,“新興市場(債券)有支撐作用的基本面和美國公債收益率的不確定性,交互作用下使得新興市場固定收益的基礎不穩固。”
樂觀人士則認為,如今發展中國家和市場更為強健。釘住匯率制較少,且匯率調整更為彈性,降低了突如其來打擊的可能性。在經過10年的資金流入,國外現金儲備已高出許多,而政府的債券部位和信貸品質也大為提升,且在某些情況下,甚至要比西方國家來得好。
法國興業銀行表示,許多投資者近來把新興債券納入投資組合,因為其波動性較低且和其他資產的連動性也較低,因此投資者持有這些債券來穩定投資組合。
高盛則認為對新興市場一概而論會造成誤解,新興市場范圍內的投資回報不一的情況正在擴大。他們表示,挑選正確的標的--今年迄今土耳其或印尼股市--最最佳的策略。
但許多投資人仍投資整個新興市場或指數,這再加上美元和美債收益率走勢逆轉,以及新興市場國家成長放緩,因此使表現杰出者或走勢落后著同樣都面臨風險。
此外,對留意風險的基金經理人而言,還需擔心流動性問題,即在崩跌期間能否輕易以合理價格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