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近日發布統計數據,1至5月國內汽車產銷分別同比增長13.5%和12.6%。近兩年來,國內汽車行業增速一直僅有個位數,據中汽協預計,今年上半年汽車產銷將重回10%以上增長。
今年5月國內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78.05萬輛和176.15萬輛,比上月有所回落,但和去年同期相比強勁反彈。今年一季度國內車市就迎來許多年未見的 “開門紅”,3月產銷更是達到近兩年來的頂峰。4、5月環比雖有所下降,但同比保持穩定增長,預計上半年我國汽車產銷將超過1000萬輛。行業人士分析,國內宏觀經濟復蘇、居民收入持續增長是主要因素,比如年初的一波購車高峰中有許多人是領到比往年更多的年終獎,趕在第二年年頭上買車、換車。城鎮化和三四線城市的發展也讓更多人成為“有車一族”,目前各大品牌車企加速向中西部地區布局產能,并以生產基地為圓心,搶占三四線城市甚至村鎮地區市場。
車市回暖中也折射出當前經濟環境的變化。前兩年車市下滑最嚴重的商用車市場,今年1至5月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7.1%和4.5%,顯示出交通運輸業需求增長,以及背后的實體產業復蘇。商用車中,客車產銷增速最快,同比超過13%,顯示國內旅游業等行業的旺盛需求。而今年以來汽車出口增長較為乏力,這也反映海外市場需求的進一步低迷。
“半年產銷預計突破1000萬輛”,如此強勁的增長勢頭是否會延續?業內專家認為,雖然國內消費市場需求強大,但堵車和污染已經成為汽車行業快速膨脹的“緊箍咒”。繼京、滬、廣汽車限購之后,最近不少地方政府開始醞釀類似辦法:今年以來蘇州、天津等地市政府已相繼釋放限購限號;近日浙江省政府又公示了政策草案,擬規定省內各城市有權采取車輛限行、限停、提高停車收費、新增牌照額度控制等具體措施,限購擴大、用車成本提高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