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IMF在周三警告,雖然最近幾個月中國的經濟增速已經大幅下滑,但現在的增長速度可能也是不可持續的,除非中國很快地開始對經濟實施重大和系統性的改革。
IMF在其對中國經濟的年度評估強調了中國經濟的下行風險,更急切地呼吁中國改變經濟增長模式,現在的模式過分依賴信貸和投資了。
IMF表示,中國需要一系列決定性的措施來保證經濟的持續成功,并強調當務之急是控制較快的信貸增長和避免金融部門進一步累積風險。
對于資金不斷涌入被錯誤定價的房地產市場,以及基建投資只增加短期的增長動力,而對未來的中國經濟毫無幫助的問題,IMF表示了更多的關切。
IMF表示,中國在改善對外貿易失衡上已經獲得了“實質性”的進展,現在中國經常賬戶順差占GDP規模的比重已經低于危機前的1/4。
IMF形容人民幣被“中度”低估——這離IMF長期形容人民幣被“嚴重”低估已經過去約一年時間了。
但IMF警告,中國國內經濟的不平衡“仍然巨大”,中國消費者難以取代過于很多年一直支持中國增長的歐美消費者。從去年開始,消費占GDP的比重已經幾乎沒有變化。但像道路、醫院和商業建筑的實物資產的凈購買量占經濟的比重卻繼續上升。
IMF點出了幾個中國經濟的關鍵風險。
一個是金融系統。中國通過金融系統中缺乏監管渠道的借貸已經出現了巨大的增長。同時,傳統的銀行部門可能并沒有看起來那么穩固,銀行仍然容易受到企業部門財務表現大幅惡化的影響。
另一個問題是,沒有足夠稅收支持而不斷舉債支出的地方政府不斷增加,IMF警告“債務水平的更快增長將會增加地方政府支出無序調整的風險”。
最后,IMF還警示了中國房地產價格大幅下滑的可能性。
對于今年6月出現的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緊缺,IMF表示,這顯示了央行有意壓制信貸擴張,控制高風險的借貸行為。但IMF還表示,中國需要解決市場扭曲的問題根源——加快利率市場化。
IMF預期中國政府不會再次推出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
IMF預期,中國經濟今年增長7.75%,明年增長7.7%,但最近經濟下行風險增大。(文章來源:華爾街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