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分析稱,對亞洲經濟復蘇的不滿、對企業盈利的失望及對貨幣沒有進一步升值空間的擔憂令投資者似乎放棄了亞洲市場。
瑞銀分析師Bhanu Baweja說:“我們需要看到新興市場遠為強勁的出口增長。這是實現更好盈利增長和亞洲經常帳趨于平衡的先決條件。”
這些因素令亞洲各市場遠低于今年5月錄得的高位。印尼盾較5月高點貶值14%,菲律賓股市也較5月高位下滑12%。
部分原因歸咎于美聯儲。市場在9月18日美聯儲意外維持QE規模不變后上漲,但投資者知道美聯儲縮減QE只是時間問題。
德意志銀行利率與貨幣研究主管Sameer Goel表示:
“美國聯邦基金期貨(funds fututes)價格隨著美聯儲政策收緊時間延后而調整,但其收緊政策迫在眉睫,債券價格可能已經把該因素計入。我們依然在尋求將全球貨幣成本重新計價。”
這將證明一定數量的風險溢價已經被計入金融資產,但當前風險溢價已經被計入亞洲市場。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在給客戶的報告中寫道:“新興市場貨幣持續升值需要某種形式的基本面基礎;與未來全球流動性相關的希望將來不會,且從來都不充足。”
增長在哪里?
對亞洲市場持續增長的基本面支撐一貫稀少。
亞洲各國三季度領先指標(主要是各國采購經理人指數)升至榮枯分界線上方。
但在貿易驅動大部分經濟產出,且大部分樂觀盈利預期都依靠美國經濟復蘇提振地區科技產品和汽車需求的亞洲,其出口增長令人失望。
這令股市投資者失望。除印度以外的亞洲大部分國家,和除科技和金融板塊的大部分產業盈利預期保持持平。不過預期一馬當先,自6月以來除日本外的亞洲國家平均市盈率上升14%。
路透IBES數據顯示,未來12個月平均市盈率是12.1,比2013年共識預期高8.2%。
但如果盈利無法達到已被計入價格的水平且今年增速緩慢,投資者可能喪失耐心。今年迄今馬來西亞股市、印尼股市和韓國股市分別上漲7%、2%和2%。
Bawej表示,他依然看好亞洲股市、較長期債券及貨幣,但預計會減倉。
“我們的基礎方案是新興市場基本面大變動不會即刻到來,記住這一點,我們就更傾向于平掉多頭風險倉位,而非增加多倉。”
價值在哪里?
在亞洲貨幣上賺錢的機會減少是投資者擔憂的另一大因素,即便是尋求相對價值交易的投資者也維持觀望。
印度盧比三個月波動率在10%,較5月翻倍,盡管海外投資者在印度央行支撐盧比的行動后,轉而看多印度市場。
同時對全球貨幣政策最終收緊的預期令亞洲貨幣難以進一步走高,令投資者陷入”股市or債市“的經典困境。
印尼10年期債券收益率較5月份上漲250個基點,菲律賓和韓國10年期債券收益率較5月上漲60和75個基點,而印度則上漲130個基點。
不過美銀美林亞洲分析主管Claudio Piron警告稱,如果亞洲國家國債收益率長期顯著走低的話,我們將看到全球經濟增長在2014年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