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乘用車市場回顧
10月份的乘用車市場與我們上月估計的一致,且符合每年10月份的銷售規律,但很多人還是不理解為什么10 月份銷量能那么高,因此再補充幾點銷量能高的理由;一是日系車市場今年10月比去年同期,批發和零售銷量分別增長173%和82%使銷量增加,這個勢頭還 可以繼續一段時間;二是2個多月來,國民經濟開始向好,大大提高了大家的信心,因此也就出手買車;三是中國人對現代生活強烈的追求,而汽車市場連續3年較 低速增長,壓抑的購買力釋放,但今年的乘用車市場凈增量僅是2010年的50%左右,還沒有全部釋放,再加上9月分析講的因素大家就能理解了。
11月份市場估計
11 月是小月,共30個日歷日,有9個雙休日,但沒有國家放假的節日,因此工作日為21天,環比工作日多兩天,同比工作日少一天,但產能上來后,工作日已經不 是市場的決定因素,而完全由市場決定銷量。另外11月份是工商務用車的購買高峰,雖然今年政府購車大大減少,但今年的更新購車需求也不會少;很多經營好的 企事業單位,會在這個時候做出增購或換購汽車的決策,個人在年底攢的錢也差不多了,加上廠家優惠加大,個人買車高峰開始啟動,所以11月份的乘用車市場值 得期待,但年底藏銷量力度加大,實際統計數據估計比10月份增加不會太多。
最暢銷的新能源汽車將是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V)急加速時電動機和發動機同時工作,所以動力性特好,如比亞迪的“秦”0-100公里加速時間僅5.9秒??紤]到國內充電設施建設滯后,“秦”在不充電的情況下,節油率也超過40%。這是因為它的電機功率大(120KW),在純電動行駛時,動力性相當于2升的汽油車。與混合動力汽車比較,PHV的電機大,剎車時回收的能量多,發動機工作時給電池充電的功率大,在純電動工作狀態時行駛里程長,因此PHV在堵車時比混合動力汽車省油。在有充電條件時,PHV的節油率更高,特別是上下班每天行駛50公里以下時,只要晚上充滿電,就可以不消耗汽油,只在雙休日或假期,需要長途行駛時才用汽油,加滿汽油后混動續航里程達800多公里,所以PHV在節能和動力性上均比混合動力汽車占優勢,在有充電條件時節油更多。
PHV解 決了一般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短、動力性差、冬季開車要挨凍、沒普及充電設施,市場擴大較難的四個問題。電動車要解決這些問題,靠的是電池技術有重大的突 破。增程式電動汽車雖然解決了續航里程短、冬季開車要挨凍、沒有充電設施也節油的三個問題。但增程式電動汽車在急加速時燃油發動機不出力,因此動力性差; 增程式電動汽車上裝一個大功率電動機和一個大功率的發電機,而PHV只裝一個二合一的發電、電動機成本低。這兩項與PHV比均處于劣勢,因此在電池技術沒有重大的突破前,世界上最暢銷的新能源汽車將是PHV。同時PHV技術還可以應用于各類商用車上,其發展前景十分廣闊。這個大趨勢就決定了從燃油汽車向電動汽車過渡時期,PHV是最佳的過渡車型,而電動乘用車能取代PHV最少還要20多年,而電動重型卡車取代PHV的時間更長。
柴油乘用車開始起步
下列因素決定我國柴油乘用車將迅速發展,一《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規定:國四和國五標準柴油分別在2015年底和2017年 底在全國供應,并加強油品質量監督檢查,嚴打非法生產、銷售不合格油品。柴油品質的快速進步,創造了柴油乘用車大量使用的條件。二、鐵路運輸快速發展和電 氣化、工廠備用電站和農機用柴油大量減少,今后還將繼續減少、石油工業產能增大、汽油車比例提高,使柴油從短缺變為供應充足。三、第四階段油耗限值標準是5升/百公里,柴油比重大,發動機效率高,兩項因素相加,按升油耗計算比汽油車節油30%不成問題,而中國從第三階段升到第四階段的油耗限制標準,僅要求油耗降低27.5%。四、柴油價格便宜。很多車企已經開始研發柴油乘用車,如果第五階段油耗限值標準是按CO2排放量計算,柴油機僅剩很小的優勢,但這是2025年以后的事了。
要正確評價自主品牌乘用車
多年來自主品牌乘用車用戶投訴率均低于外資品牌,處于劣勢的自主品牌搞好售后服務,是唯一能做的比外資企業好的方面,由于重視了這個問題,加之內資企業的產品研發人員是外資企業的3倍多,產品技術質量得以快速提升。上月J.D. Power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今年自主品牌和外資企業每百車平均出現問題的次數分別為155和104,之間的差值由2000年的396降至51,可見產品同質化的步伐之快。而內資企業的戰略調整,總體進入中后期,估計將在2015年開始發力,今年上市的紅旗H7和L7,年底上市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秦”,均是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有較大影響力的產品。但媒體基本沒有給與內資企業正能量而負能量巨大,如談到自主品牌,總是技術質量差,誤導了用戶,調查顯示愿意買自主品牌的潛在用戶比例3年來連續減小,此乃民族之悲也。
評特別公示車輛生產企業
10月17日工信部發布的《特別公示車輛生產企業》文件。是政府工作的一大進步,因為中國1000多家整車生產和改裝企業實在太多,過去政府只鼓勵兼并重組,但兼并的企業債務過高、人員難安排、新老領導難處、設備改造和新產品研發投資巨大,因此企業寧可建新廠,白送一個企業也不敢要。公示的企業都是政府批的,達不到準入條件的企業最少占5成,卻一個也沒取消過,能達到準入標準的企業卻進不來,只能花巨資買殼。公示的48家企業大部分是90年 代搞地方保護的中巴車改裝生產廠,本世紀初中巴車逐步被大中型客車取代,這些企業都是死而不僵。因此要改變中國汽車企業的散亂差局面,政府必須制定更明確 退出機制并繼續發布特別公示。因為進入特別公示車輛生產企業目錄的,實質上就是被判處死刑,也使“殼資源”一文不值,這才是汽車產業結構改革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