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看守政府宣布,從1月22日開始在曼谷及其周邊地區實施緊急狀態法,為期60天。其提到,安全機構有權對緊急狀態地區實施宵禁,媒體審查,禁止5人以上政治集會等措施。
據新華社報道,泰國看守內閣認為“人民民主改革委員會”的反政府示威行動已經轉向暴力,因此決定實施緊急狀態法。
近日來泰國持續的反政府抗議引發多起暴力事件,引發多人傷亡。緊急法令將給與政府更多安全措施,包括禁止集會、部署軍隊,來控制局勢。
緊急狀態法是比國內安全法更加嚴厲的法令。緊急狀態法禁止5人及5人以上集會,禁止傳播和散發可能引起公眾恐慌、危及國家安全和秩序的信息和印刷品,可傳訊嫌疑人和證人,沒收財產,監控互聯網、電話等。此前泰國政府已經宣布在曼谷和周邊地區實施“國內安全法”。
中國之聲今天曾報道稱,
今天,泰國反政府示威者封城行動進入第9天。抗議活動已經持續近三個月。但集會活動并沒有出現平靜的跡象,泰國民眾開始厭煩,呼吁盡快停止示威集會,盡早大選。
與此同時,槍擊事件、爆炸事件接二連三發生。警方表示,這些襲擊事件的主要目的就是迫使軍方參與。距離2月2日大選只剩下不到兩周,暴力事件也許還會升級。
有分析認為,到大選日前后,會變得更加危險。
去年年底,泰國開始經歷一場政治動蕩,該國總理英拉2013年12月解散了議會,抗議者希望解除她的權力同時結束其兄他信的影響力,后者2006年被泰國軍方趕下臺后被迫流亡海外。
市場認為泰國局勢動蕩的導火索是反對派抗議英拉和執政黨聯盟在議會推動修憲和《特赦法案》,因為修憲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修改“上議員選舉方式的條款”。
政局不穩也令泰國的違約風險陡然提升。據華爾街見聞昨日報道,
政局動蕩導致海外基金大幅拋售泰銖債券和股票,泰國債券違約風險創下自去年8月以來最高。
從10月底至今,包括富國銀行在內的海外機構從泰國債券市場和股市撤資額達到40億美元。監管文件顯示同期高盛、PIMCO,以及亞洲最大共同基金日本Kokusai Asset均減持泰國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