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1月的狂飆突進后,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雙雙“大跳水”。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3月10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6445億元,較1月的1.32萬億元縮水超過一半。回落幅度更為明顯的則是包含信托貸款等“隱形信貸”的社會融資規模。在1月創下2.58萬億元的歷史新高后,2月社會融資規模降至9387億元,環比下降超過六成。
從機構點評看,之所以數據坐上了過山車,主要是春節因素所致。此外,監管層加強了對影子銀行的監管。
不過也還有一點好消息:從直接代表市場流動性情況的廣義貨幣供應量(M2)來看,2月末M2余額為113.18萬億元,同比增長13.3%,比上月末高0.1個百分點;在1月大幅失速的狹義貨幣供應量(M1),在2月也出現了恢復性增長,同比增長6.9%,比上月末高5.7個百分點。
單月存款新增近2億
細看數據,雖然2月6445億元的新增貸款規模略遜于市場預期,但考慮到春節假期因素,這一新增規模仍算基本延續1月的投放意愿。
“2月份貸款低于預期,主要在于中小銀行受制于貸存比限制,但大銀行2月份新增信貸較為強勁。”中金公司昨日分析稱。
從信貸結構上看,2月住戶貸款僅增加492億元,環比少增4427億元,顯示銀行收緊住房抵押貸款的現象從行業角度來看確實存在。
此外,對公中長期貸款也較早前出現明顯回落。2月增加2905億元,占全部人民幣貸款總額的45.1%。
存款方面似乎要比貸款方面的看點多。
數據顯示,2月人民幣存款增加1.99萬億元,同比多增1.22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891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9736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4222億元。
“造成2月存款大幅回升的原因主要是1月末與春節假期重合,將大量存款進行了定期或理財配置,形成1月末時點存款大幅下降,而大量存款在節后(2月份)重新恢復為存款形態。”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昨日發布報告稱。
與2月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受單位活期存款大幅減少影響,1月人民幣存款減少9402億元,并導致M1在1月同比增長1.2%,增速分別比去年末和去年同期低8.2個和14.1個百分點。不過,從1、2月累計變化來看,前兩月新增存款較去年同期仍大幅降低了8339億元,顯示利率市場化和金融創新才是導致存款下降的重要原因。
表外融資縮水明顯
相對于新增人民幣貸款,社會融資規模在2月放緩至不足1億元的規模,也令市場大跌眼鏡。
其中,除本、外幣新增貸款較去年同期多增外,社會融資規模中的委托貸款、信托貸款、未貼現銀行票票據等“影子信貸”不僅與去年同期相比,而且和今年1月比,都出現大幅少增。
數據顯示,2月,委托貸款增加799億元,同比少增627億元,環比更是少增3166億元;信托貸款增加784億元,同比少增1041億元,環比則少增284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1411億元,同比少減412億元,而上個月則增加多達4901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995億元,同比少45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春節過后,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一改節前的緊張局面,即使央行重啟正回購也并未妨礙資金利率走低,因此,不少業內人士指出,在這種背景下,銀行表外融資節奏急劇放慢,更多的是監管部門主動調整所致,尤其是對影子銀行的監管正在加碼。
“2月的社會融資總量數據低于預期,顯示商業銀行壓縮非標資產的去杠桿行為仍在繼續,特別表現在委托貸款和信托貸款的同比變化上。”中金公司認為,“總體來看,央行引導金融體系去杠桿的意圖正在得到執行,但伴隨貨幣市場利率走低,政策意圖能否繼續貫徹還需要銀監部門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