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一季度數據,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8個百分點,低于市場預期,仍然延續著“前低”的走勢。
“宏觀經濟放緩與工業增加值增速降低是同步的,現在我們正處于產業轉化期,傳統的高耗能產業不能再大規模投資,戰略新興產業的投資量又比較小,老的產業在逐步限制發展,新的產業還沒有發展起來,不足以挑起中國經濟發展的大梁,所以在轉換期增長放慢也是正常的。”國資委研究員胡遲表示。
去庫存進行時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也認為,盡管第一季度增長放緩,但是中國經濟在3月份已回穩。例如,3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高于1-2月份的8.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上升12.2%,高于1-2月份的11.8%。
一個佐證就是,近期的庫存數據顯示,快速的去庫存化正在展開。在港口碼頭和煉鐵廠的鐵礦石庫存量均企穩。港口的進口鐵礦石庫存在過去幾周中略微增長,而煉鐵廠的鐵礦石庫存在過去幾個月中保持持平。與此同時,幾大發電站和秦皇島港口的煤炭庫存都出現了下降。
劉利剛認為,所有這些數據均顯示,最痛苦的去庫存化過程已經過去。
國家統計局同日發布的一季度工業企業景氣指數也印證了這一點,從企業庫存情況看,86.4%的工業企業表示,今年一季度企業庫存處于“正常”水平,比去年四季度上升0.5個百分點。
在產業結構調整推進的背景下,化解產能過剩力度加大,嚴禁新增產能,堅決停建違規在建項目,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去年列入公告的19個行業落后生產線先后關停,直接導致相關行業生產下降。
以鋼鐵、煤炭等資源行業為主的地區影響尤為明顯,河北省今年前兩個月的工業增加值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低位、下行態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僅增長3.6%,排名全國第30位,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7位。
從一季度工業企業景氣指數來看,較高的為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而景氣度相對較低的行業,則是受產業結構調整影響較大的鋼鐵和廢棄資源利用等行業。
分析人士認為,當前我國經濟尤其是工業經濟正處于結構調整的轉型期,在短時間出現一定幅度的回落是正常的。工業產值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在世界經濟比較低迷的情況下,仍然能夠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
二季度或小幅上揚
我國中長期經濟增長潛力下降的同時,也有中央主動調控的因素。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確定了今年在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基礎上,實現工業預期目標9.5%左右,比上年有所回落。
實際上近幾年工業增加值的目標一直在逐年下調,2011年與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目標穩定在11%,到2013年則調整為10%,而今年的預期目標增長9.5%。
工信部人士表示,希望地方和企業把工作重點更多地放到轉型升級、結構調整、提質增效上來,今年要完成高質量的工業增加值,仍然存在一定難度。
對于宏觀經濟是否會迎來反彈,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的人士認為,接下來的二季度會有小幅增升。
“一些前期項目下半年會反映到統計數字上,1、2月份有元旦和春節因素,也是經濟不活躍的月份。另外,現在說是不出刺激政策,但是會有微調。看到一季度數據不太理想,從中央或地方都會想辦法把經濟拉一下。”胡遲表示。
國家統計局的景氣數據顯示,反映未來景氣預判的預期景氣指數為131.6,比去年四季度高10.2點。
“地方也采取了一些穩增長的措施,而且三月份信貸明顯增加,后期可能會更高一些。”據此,胡遲判斷,二季度經濟走勢會有一個上揚,但幅度不會太大,這也符合目前我國宏觀經濟的特征。
目前,從中央到地方已經表態不會大規模刺激經濟,但是做的其實比說的還是要多一些,現在最重要的是按照原來發展經濟的思路,保持經濟合理發展區間的前提下,轉變發展方式。胡遲表示。
“現在不要按照傳統方式刺激經濟,為了增長犧牲調結構,除此之外,對中國經濟增長不必太過擔憂。”胡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