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泡沫重新成為經濟漩渦中心,瑞銀在最新報告中明確表示,中國房地產市場風險“已經顯著增加”,并稱樓市已經接近轉折點。
瑞銀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最新發布的題為“泡沫——已經來了嗎”的報告,表示房地產市場的急速修正可能性為15%,而這將會導致中國GDP增速在2015年驟降至5%。
汪濤認為,多數情況下,房地產泡沫是否存在的判斷標準是房價,但對于中國來講,應該更多地關注房屋施工量。這是因為中國購房首付比例較高,第一套房首付30%以上,第二套房60%以上,所以價格的下滑并不會導致購房者立即出售房屋,而且按揭貸款的違約率也要比美國小得多。然而,在建房屋數量的下滑卻更能夠反映問題,汪濤寫道:
“即使沒有大規模的價格修正,房屋施工量的下降也有可能對這個產業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繼而對經濟增長和銀行資產負債表造成沖擊。”
“考慮到房地產投資占固定投資的比例接近四分之一、建設增加值占GDP的13%,以及房地產市場和鋼鐵、水泥、建設機械等產業的緊密聯系,在建房屋量下降對于經濟的影響要比家庭資產負債表惡化等問題的影響更大。”
房屋在建數量增長放緩10%,就有可能導致GDP增長放緩2.5%。
另外,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許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已經供過于求,主要是因為中國的戶籍制度將大量的外來移民排除在城區房地產市場之外。
汪濤表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風險“已經顯著增加了”,她還列舉了一些可能會導致房地產市場出現“急轉彎”的導火索:
1、全國范圍內實行房產稅制度,將降低房地產市場需求;
2、可替代性投資渠道的出現,將降低房地產市場的投資需求;
3、人民幣貶值的背景下,開放資本賬戶將導致資金外流;
4、對國有企業和銀行業部門的更嚴格管制,將導致土地和房地產融資減少;
5、基礎設施改善和土地改革可能會增加城市土地供應量;
6、房價的下降或停滯也會減少投資需求。
但汪濤同時表示,房地產市場的轉折將仍然處于可控范圍內,但她對中國GDP增長的預期有些微下調,預計2014年中國GDP增長7.3%,2015年僅增長6.8%。
此外,近期關于中國房地產泡沫的討論不絕于耳。五一假期期間,萬科副總裁毛大慶對中國房地產的看空言論傳遍網絡。
5月5日,萬科公司以總裁郁亮名義緊急對外發出信息,否認全面看空內地樓市,并稱毛大慶言論是在警示樓市可能存在的風險,以便加以防范。但萬科和郁亮沒有直接否認網傳毛大慶言論的真實性。
最近住房銷售量和新屋開工數的下滑也讓法興銀行經濟學家姚煒坦言:“目前中國經濟最大的下行風險就是房地產市場的問題。”
周一,野村也發布報告表示了對中國樓市的看空觀點,稱房地產泡沫正在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