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金融和地緣政治風險正在改變。一些風險如今可能性有所降低,也有一些風險變得更加可能、更加重要。一兩年前,處于核心地位的六大風險是:歐元區解體、美國財政危機、日本公債危機、多個發達經濟體發生通縮、以色列和伊朗因為所謂的伊朗核擴張爆發戰爭、中東地區秩序破壞加劇。
這些風險現在都有所降低。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不惜一切代價”阻止歐元區解體的表態、旨在穩定受困主權債務人的新融資機制,以及銀行聯盟的起步,使歐元區已經遠離崩潰邊緣。在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國會共和黨暫時同意休戰,以避免因提高債務上限的需要導致政府再次關門。
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經濟戰略的前兩支“箭”(貨幣寬松和財政擴張)促進了增長并結束了通縮。如今,“第三支箭”(結構性改革)以及長期財政鞏固的開始將帶來債務穩定。
類似地,全球通縮的風險已通過近零利率、量化寬松、信用寬松和前瞻性指引等非常規貨幣政策得到遏制。以色列和伊朗開戰的風險也隨著去年11月就伊朗核計劃達成過渡性協議而有所降低??只乓鐑r的下跌導致了油價下跌。
盡管很多中東國家仍處于高度動蕩,但到目前為止,該地區的沖突沒有嚴重沖擊全球石油和天然氣的供應。但其中一些危機和沖突的加劇,可能導致對能源安全的擔憂。更重要的是,隨著近幾年上述風險的消退,另外六大風險開始增加。
第一,中國的硬著陸風險。增長來源從固定投資轉向私人消費的進程太過緩慢,因為每當GDP年增長率快降至7%,當局都會推動資本投資,而這會造成更多的壞賬和不良貸款以及更多的公私債務。到2015年,這種做法可能將難以為繼。
第二,美聯儲在退出量化寬松的過程中可能出現政策錯誤。去年,美聯儲僅僅宣布將逐漸減少其月度長期金融資產購買量,便在全球金融市場和新興市場引發地震。今年,取消量化寬松已體現在價格中,但美聯儲政策利率正?;臅r機和節奏未定。一些投資者和政府現在擔心美聯儲可能升息過快過急,引發經濟和金融震蕩。
第三,美聯儲可能太遲、太慢地退出零利率,從而導致新一輪資產價格猛漲以及最終的破滅。事實上,美國和其他發達經濟體采取的非常規貨幣政策已經導致大規模的資產價格再通脹,屆時可能引發房地產、信用和股市泡沫。
第四,一些脆弱新興市場的危機可能惡化。新興市場正面臨阻力,原因是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以及與中國結構轉型和美聯儲貨幣政策變化有關的風險。與此同時,新興市場的宏觀經濟政策仍太寬松,且結構性改革缺位也破壞了潛在增長。此外,許多新興市場面臨政治和選舉風險。
第五,當前的烏克蘭沖突可能導致第二次冷戰,這將造成十分嚴重的經濟后果,因為這將影響能源供給和投資流,并造成人員傷亡、摧毀實物資本。
第六,亞洲領土和領海糾紛可能演變為全面的軍事沖突。這一地緣政治風險——如果成為現實——將帶來系統性的經濟和金融沖擊。
目前,金融市場對這些新出現的風險表示樂觀。波動只是略微增加,資產價格也十分堅挺。關于這些風險的討論偶爾會動搖投資者信心,而市場在略作修正后往往會復原。
投資者認為這些風險不會升級,或者發達經濟體的寬松貨幣政策和持續復蘇將遏制這些風險,這也許是對的。但投資者認為這些風險的概率很低恐怕是自欺欺人,當其中一種或多種風險成為現實,他們可能會感到震驚。
事實上,正如全球金融危機一樣,投資者似乎無法合理地估計這些尾部風險、對其定價,并采取對沖措施。投資者當前的漠不關心,是否是評估極端事件并未雨綢繆方面的又一次失利?只有時間才能證明。